首页>岩土工程师>复习指导>正文
2010年岩土工程师综合辅导资料:PHC管桩静压施工工艺

www.zige365.com 2010-1-6 10:21:30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摘 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PHC预应力管桩静压法施工工艺与方法,提出了管桩施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通过桩基检测表明该工程PHC预应力管桩符合设计要求,指出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具有质量可靠、单桩竖向承载力等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静力压桩法;PHC管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通病防治措施
  引言
  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PHC管桩)实用于基岩埋藏深、强风化岩层或风化残积土层厚的地质条件,它具有单桩承载力高、工程造价低、桩身质量稳定、施工质量易控制、施工周期短等优点,在各类工程基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静压PHC管桩施工无振动无噪音的特点特别适用于与其相邻建筑距离较近,或者邻近居民小区和学校等新建建筑施工。
  1、工程概况
  腾飞新村扩建工程为两栋12层小高层住宅楼,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19087m2.基础设计为管桩,桩型PHC-AB400(95)-9,9和PHC-AB400(95)-10,10两种,桩身砼强度C80;桩尖持力层为第10层、11层含砂姜粉质粘土。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800kN、900KN,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值分别为1600KN、1800KN.采用静力压桩法施工,共计PHC管桩537根。工程结束后选取4根桩做了静载试验,20m桩长静载试验极限承载力为1980kN,18m桩长静载试验极限承载力为1980kN,随机抽测了114根桩做低应变动测检验,结果I类桩100根,II类桩14根。检测结果表明,桩基工程质量全部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工程勘察资料,与静压PHC管桩施工有关的土层特性如下:
  (1)杂填土:灰褐色-褐色,层厚0.73m;
  (2)粉土:浅褐黄色,稍湿稍密,层厚约0.97m;
  (3)粘土:浅灰色-黄褐色,软塑为主,干强度和韧性高,层厚1.14m;
  (4)粉土:浅灰色-褐黄色,软塑-可塑,稍湿-密,层厚为1.5m;
  (5)粘土:土黄-褐黄-褐色,软塑-可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层厚一般为1.15m;
  (6)粉细砂:浅灰-褐黄-黄色,湿,松散,层厚为1.78m;
  (7)粘土:土黄-深灰-灰绿色,可塑为主,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层厚为3.34m;
  (8)含姜砂粉质粘土:灰绿-褐黄色,可塑-硬塑状,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层厚3.88m;
  (9)粉细砂:黄色为主,湿,中密,主要成分石英,长石,层厚为1.24m;
  (10)含姜砂粉质粘土:土黄色,可塑-硬塑状,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层厚6.77m;
  (11)含姜砂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硬塑状,干强度和韧性中等,未揭穿。
  3、施工工艺
  3.1机械选型
  由于施工场地邻近居民区及中学,为减少施工时的噪音污染,管桩施工采用静力压桩法,选用武汉桩机厂生产的YZY-500型抱压式静压桩机,该机型采用双夹持器,由于夹具较长可以更有效地保证桩身的垂直度、可在不增加夹桩力的情况下增大摩擦力,减小对桩身的侧压力。
  3.2工艺流程
  桩位测放→压桩机就位→吊桩、插桩→桩身对中调直→静压第一节桩→桩焊接→压第二节桩→送桩至桩顶到设计标高→成桩移机。
  3.3施工准备
  3.3.1场地准备。施工现场尽量平整,当有坡度时,坡度不得大于1/100,场地地耐力应不小于140kN/m2.
  压桩机工作距离要求:桩位中心距离周边建(构)筑物的间距应大于二分之一压桩机宽度。
  3.3.2桩位测量准备。根据基准点进行放样,将轴线控制点引出场地之外6m~8m处,做好测量控制网建立工作,然后根据控制线和设计图纸桩位尺寸放出每一根桩的桩位,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复核桩位,防止因施工等原因造成桩位位移。
  3.4吊桩、插桩
  3.4.1压桩机就位。桩机移至桩位位置,将桩机调平,用机上吊车吊起管桩徐徐插入桩机的夹持器内,当管桩下端离地面20cm处时,逐渐抱紧夹持器,夹桩压力不大于5MPa,并应逐次加压。
  3.4.2桩插入。使管桩中心对准桩位中心,之后提起管桩少许,进行桩尖焊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也可采用无桩尖的压桩。桩插入时应根据机上水平仪调节器平机台,采用经纬仪在两个垂直方向进行校测,监控桩身垂直度,其偏差不大0.15%.
  压好第一节桩是保证整根桩质量的关键。若桩身垂直度偏大,须拔出重新插桩,并根据经纬仪指示调节机身水平度使桩身垂身;现场技术员需对压桩过程全过程控制,以保证桩的垂直度。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0年注册岩土工程师:大体积墩台混凝土施工技术(3)
2010岩土工程师基础知识: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