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钻孔灌注桩是民用和工业建筑广泛应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具有适应性强、施工操作简单、设备投入不大等优点。钻孔灌注桩为地下隐蔽工程,影响其施工质量的因素多且复杂,施工中常遇到塌孔、灌注混凝土中阻、钢筋笼上浮、缩颈与断桩等问题,处治不当将造成延误工期、经济损失严重的后果。文章分析灌注桩在钻孔过程中及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防范是保证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确保基础工程安全的重要措施。文章分析了几种缺陷桩的形成与处治方法,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2.几种缺陷桩的形成与处治 2.1断桩原因分析 断桩是严重的质量事故。对于诱发断桩的因素,必须在施工初期就彻底清除其隐患,同时又必须准备相应的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或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断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现象形成夹层断桩。特别是钻孔灌注桩后期,超压力不大或探测仪器不精确时,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为混凝土表面。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的测深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与灌注的混凝土量认真核对,以计算值与测量值对比,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 ②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增大责任心,及时测量导管埋深;采用新型导管,减小提升阻力;加快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 ③卡管现象也是诱发断桩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人工配料(有的机械配料不及时校核)随意性大,责任心差,造成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大,使坍落度波动大,拌出混合料时稀时干。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阻塞导管,都会导致卡管事故,造成断桩。所以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及时检查坍落度,缩短灌注时间,是减少和避免此类断桩的重要措施。 ④坍塌。因工程地质情况较差,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时重视不够,有甚者分包或转包,施工者谈不上有什么经验,在灌注过程中,井壁坍塌严重或出现流砂、软塑状质等造成类泥沙性断桩。这类现象在断桩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较为严重。而且位置深、难处理,是导致工期无限延期及经济上大量浪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这些方面应该加大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力度。 ⑤另外,导管漏水、机械故障和停电造成施工不能连续进行,突然井中水位下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断桩。因此应认真对待灌注前的准备工作,这对保证桩基的质量很重要。 2.2缩颈 在钻孔过程中,由于钻锥磨损或焊补不及时,再或地层中遇到膨胀的软土、粘土、泥岩等,容易产生缩孔现象。如出现缩孔,即出现膨胀性软土,俗称探头泥,成孔检验不太仿事,但至下钢筋笼时钢筋笼下不去,拔出钢筋笼,用钻锥上下冲扩后仍下不去,则须回填重新钻孔。如反复多次仍不能成孔,就在锥头上加焊合金钢,再度扩大孔径,成孔后重新浇筑。 2.3灌注时发生井壁坍落 成孔后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发生坍孔现象,若坍塌不止,应将导管拔出,以粘土回填重新成孔;轻微坍落在施工中不易被察觉,声测时有时会发现局部裹泥或夹砂现象。如在盘海高速公路施工中,地质条件为粉沙,经常发生井壁坍塌现象。声测时,曾发现过夹沙现象,虽不明显,但也会影响桩的质量。预防此类缺陷,应该根据地质状况在钻孔过程中加大护壁力度;成孔后及时灌注混凝土。 3.缺陷桩常用的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