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配备工程施工所必需的测量器具,并保证其准确度、量程、分辩率符合预期的要求。本工程计量器具配置计划见附图。
12.4.3.明确测量器具申购、采购、入库、降级、报废等各环节的管理工作要求,并对在用测量器具提出正确使用,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并使各环节处于受控状态下运行。
12.4.4.测量器具能溯源到国家基准,实现测量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统一,为确保工程质量提供可靠的计量保证。
12.4.5.确保测量器具的准确度不下降,并防止使用不合格的测量器具。12.4.6.所有测量器具都贴上标记、编号或其它标记,以明确其确认状态、功能及防止错用。
12.4.7.保证对测量的可靠性有重大影响和外购测量器具或外协检测的质量能够满足工程质量水平的要求。
12.4.8.对各类原始数据的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以便为计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便于研究,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12.4.9.测量器具技术档案和计量文件的管理使其具有科学化、规范化,为工程计量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12.4.10.对检验、测量和试验的设备均要有有效的合格证或准用证。
12.4.11.建立《计量工作制度》和《检定工作制度》并贯彻执行。
12.4.12.对在用的检验、测量和试验的设备要建立相应的检定技术档案。检定的技术档案包括量值系统表、历次检定记录、检定证书和修理记录。
12.4.13.在用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检定周期按照《浙二建在用计量器具管理目录》规定执行周期检定。同时实行A、B、C分类管理,即:周期检定、有效期管理和一次性检定,超周期或检定不合格的禁止使用。
12.4.14.计量器具由持有人负责保管,做好登记、建卡和建立台帐,做到帐、卡、物相符。
13.处理噪音、粉尘等环境污染的保证措施
13.1.依据:贯彻我公司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程序文件。
13.2.目标:噪音排放达国标,白天70<夜间55<DB;粉尘排放达国标,粉尘浓度<1.0mg/m3;降低现场各项消耗材料,尽量变废为宝,对不能利用的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使之达到环境管理要求。
13.3.保证措施:来源:考试大
13.3.1.建立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开展环境目标管理。
13.3.2.把目标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各科室细化制定措施,落实到人。
1)订购噪音低的施工设备;
2)合理安排机械作业,避开机械作业高峰;
3)控制夜间施工;
4)现场采用散装水泥筒;
5)石灰采用袋装石灰粉;
6)建筑垃圾清理前应洒水湿润;
7)优化级配,减少水泥用量;8)施工现场的雨水和污水经沉淀,再排至城市管网。
13.3.3.针对各施工工种编制专门的作业计划。
13.3.4.现场排污设置专门的排水沟、集水井、沉积池,然后排入排污管网内。
13.3.5.广泛开展节能降耗,合理使用资源和能源。
13.3.6.依靠科技进步,改善施工工艺,严格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
13.3.7.加强员工的环境意识和技能教育,全员参与环境管理。
14.施工中配合协调措施
14.1.与建设单位的配合
14.1.1.根据建设单位的进度要求,排出各控制节点和每月进度计划表,安排项目部施工力量。
14.1.2.对甲方供应设备、材料,由项目部提出“到货计划表”以便建设单位按施工进度计划的采购和提供。甲供材料务必要求按项目部“到货计划表”及时到位,同时提供质量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
14.1.3.图纸资料及设计变更、安装与设计的有关事项的协调。
14.1.4.配合建设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例如邀请建设单位进行设备开箱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安装工程水压度验收等。
14.2.与设计单位的配合
14.2.1.主动与设计院联系,搞清设计意图及设计中采用的材料、新产品,以利正确施工学习新技术。
14.2.2.做好现场校对,对图纸不明处及与现场不符合处与设计院联系,共同解决现场问题。
14.2.3.设计院应积极配合项目部,对项目部提出的意见应及时给予答复并给予解决。
14.2.4.画出施工大样图,办理有关更改鉴证,有利于整体工程的顺利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