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山药鉴别
【来源】
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三角叶薯蓣的根茎。
采收和储藏:8~10月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三角叶薯蓣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生,姜块状。茎新鲜时绿色,干后紫褐色,有明显的纵条纹。单叶互生;有柄,柄长4~10cm;叶片三角状心形或三角状戟形,通常3裂,中间裂片先端正渐尖,两侧裂片呈圆耳状,干后不变黑,背面沿叶脉密被白色硬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常2朵簇生,排列于花序轴上,组成穗状花序;苞片膜质,圆卵形,先端尖;花被杯状,先端6裂;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基部,花药呈个字形着生;雌花序与雄花序基本相似,惟雄蕊退化成花丝状。蒴果长宽见相等,先端凹入,成熟后果实表面密生紫褐色斑点;种子卵圆形,四周环有不等宽的膜质翅。花期5~6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4000m的灌木丛中及沟谷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份】
块根、根茎均含薯蓣皂甙元(diosgenin),角鲨烯(squalene)。根茎还含三角叶薯蓣甙(deltonin),三角叶薯蓣混甙(deltoside),薯蓣皂甙(dioscin),着蓣皂甙元三葡萄糖甙。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补脾胃;益肺肾。主脾虚泄泻;肺虚久咳;肾虚遗精;消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