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一)病因
1.先天储铁不足
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如因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2.铁摄入量不足
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
3.生长发育快
4.铁吸收障碍 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增加铁的排泄。
5.铁的丢失过多
(二)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起病缓慢,多不能确定发病时间,就诊时贫血已较重,不少患儿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发现患有本病。
1.一般表现
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粘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易疲乏无力,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髓外造血表现
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肝、脾肿大越明显。
3.非造血系统症状
①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常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
②神经系统症状:常有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年长儿常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低于同龄儿。
③心血管系统症状: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④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常合并感染。指趾甲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 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g/L。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白细胞、血小板一般无特殊改变。
2.骨髓象 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期红细胞均较小,胞浆量少,边缘不规则,染色偏蓝,显示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一般无明显异常。
3.铁代谢的检查
①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
②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ree erythrocyte protoporphyrin,FEP)
③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
④骨髓可染铁
(四)预防和治疗
1.预防 主要时做好婴幼儿的喂养指导,及时添加铁剂或强化铁的饮食。
2.治疗 主要原则为去除病因及给予铁剂。
①一般治疗 重症患者应加强护理,避免感染,注意休息,保护心脏功能。
②去因疗法 对饮食不当者应合理安排饮食,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组成。此外,如驱除钩虫、手术治疗肠道畸形、控制慢性失血等。
③铁剂治疗 以口服铁剂为主,选用二价铁盐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