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首先描述了四次:“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谈饮涉及范围很广,通常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种。西医所指的慢性气管炎、哮喘、渗出性胸膜炎、肠梗阻等属于本证范围。
病因病机
痰饮的成因为外感寒湿,饮食不节,或劳欲所伤,致肺脾肾三脏的气化功能失调,三焦不利,津液停聚化为痰饮。
(1)外感寒湿:凡气候湿冷,坐卧湿地,水湿之邪浸袭卫表,使中阳受困,运化无力,水湿停聚而成痰饮。
(2)饮食不节:恣食生冷、或暴饮过量之水;脾胃素虚,食少饮多,水停而不消;均可阻遏阳气,使中州失运,湿聚为饮。
(3)劳欲所伤:劳倦、纵欲太过或久病体虚;伤及脾肾之阳,水液失于输化,亦能停而成饮。
点击查看更多2011年卫生资格考试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