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与睡眠有关的并有潜在严重并发症的疾病。可导致机体形成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多发生肺心病、高血压、夜间心律紊乱、甚至猝死。临床上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分为三型:(a)阻塞型,虽有呼吸运动,但鼻咽部气流阻断;(b)中枢型,膈肌和肋间肌运动停止及口鼻气流也中断;(c)混合型,中枢型与阻塞型呼吸暂停同时存在,开始呈中枢型,以后为阻塞型。其中以阻塞型和混合型居多。
1、病因与机理
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机制尚不很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呼吸中枢反应低下或中枢神经系统呼气与吸气时接通机制的异常有关。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除与上气道解剖学异常有关外,也与上气道的功能有密切关系。患者在睡眠时,位于咽括约肌水平的悬雍垂、腭咽/或舌根松驰坠入咽后壁,由此产生气道阻塞。
2、临床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常常夜间弊醒有异常动作及幻觉,白天嗜睡和困倦,严重者在吃饭、开车、与人谈话或者看电视时也经常打瞌睡,晨起头疼、头晕、智力减退或记忆力下降,体重增加、遗尿、阳萎等表现。这些患者常表现口咽较正常人小,悬雍垂粗长,舌肥大或舌根后置,扁桃腺肥大等,有的可合并鼻炎、鼻息肉、鼻中膈弯曲,少数患者颈短粗或合并下颌后缩、小颌畸形等。
3、诊断
诊断标准一般指在7小时睡眠中,每次发作呼吸暂停10秒以上,发作次数在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指数(即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次数)超过5次以上,对此标准应结合临床表现及氧饱和度下降程度考虑。使用多导仪监测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和分型。
4、治疗与护理
对本病治疗的原则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应根据其类型和病的严重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中枢型呼吸暂停可使用呼吸刺激剂和膈肌起搏器。
(1)一般护理:
①控制饮食。对过度肥胖而导致本病的患者应劝其控制饮食。
②戒烟酒。研究表明,酒精能抑制呼吸,吸烟可使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同时引起肺血管收缩,加重肺动脉高压,降低肺的功能。
③适宜的卧位。建议患者入睡时采取侧卧或半卧位,以减轻阻塞症状,减少呼吸暂停次数。
(2)药物治疗:
①安宫黄体酮。能兴奋呼吸。
②血管收缩剂的应用。对鼻塞患者滴用血管收缩剂,可减轻鼻塞及吸气时咽部负压,缓解阻塞症状。
③普罗替林及氯丙咪嗪。可减少睡眠呼吸暂停次数,缩短呼吸暂停的时间,减轻低氧血症,并且可提高颏舌肌活性,有助于上气道开放。
(3)持续正压道通气(CPAP):用鼻面罩持续正压气道通气治疗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以解除患者睡眠呼吸时上气道的阻塞,消除低氧血症,改善症状。一般用持续正压0.686~0.981kPa(7~10cmH2O)。使用面罩应严密罩住鼻,闭住嘴,与治疗仪作同步呼吸,防止气流从口漏出。
(4)对呼吸的监护:患者夜间频繁发生呼吸暂停,在没有解除呼吸暂停现象之前,对患者应进行特别护理。当患者入睡后要观察有无打鼾、呼吸暂停、弊气、紫绀等症状,如果呼吸暂停时间过长,应及时叫醒患者,以免发生因窒息缺氧所致猝死。床旁应备有压舌板、舌钳、气管切开包、氧气、呼吸器等抢救物品,以便在病情严重时,配合医生采取抢救措施。有条件的应给予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持续监护,以便观察患者缺氧情况,掌握处理时机。
(5)对循环系统的监护:因严重的低氧血症会发生心律失常,故应观察脉搏、心率、心律的变化。在午夜至清晨这段时间,患者最易发生心律失常,应作持续心电监护。
(6)气管切开及护理。(详见基础护理气管切开护理)
(7)手术的治疗:扁桃体摘除,悬雍垂腭咽整形术,切除咽喉部过多的软组织,可使口咽腔扩大,减轻阻塞,使打鼾症状减轻或消失。舌骨悬吊或切除,下颌骨向前滑动术,对下颌后缩、小颌畸形者,由于舌根后置引起上气道狭窄者疗效较好,但需一定设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