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审计师考试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三章讲义:货币政策工具
|
|
|
|
|
调整再贴现率是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政策信号,提高再贴现率表示货币当局想要( ) A.扩大货币供给 B.减少货币供给 C.商业银行提高利率 D.保持货币供给不变 E.商业银行降低利率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调整再贴现率的政策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再贴现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有一种告示效应。如再贴现率升高,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反之,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这对短期市场利率常起导向作用。二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 【补充例题·多选题】 为摆脱经济萧条,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该( ) A.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 B.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证券 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证券 D.降低再贴现率 E.提高再贴现率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为摆脱经济萧条,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该运用在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扩张性货币政策下政府买入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和降低再贴现率 5.与公开市场业务相比,调整再贴现率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有一定的缺陷。 第一,从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来说,由于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只能产生间接的效果,其最终效果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反应,因而并不是一个良好的政策工具; 第二,从对利率的影响来看,调整再贴现率只能影响利率的总水平,而无法影响利率的结构; 第三,就伸缩性来看,调整再贴现率常引起利率的变动,若随时调整,会令公众及商业银行无所适从,在正常情况下不宜随时变动,使其伸缩性受到影响; 第四,调整再贴现率不能直接于预商业银行的经营意向,对商业银行缺乏强制性影响。 除了上述三种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还经常采用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政策手段,如道义劝告、行政干预和金融检查等。 (四)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共3个 1.利率政策 2.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于预等。 (1)利率限制—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2)信用配额 信用配额----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分别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限制其最高数量。 (3)流动性比率—指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重。 一般说来,流动性比率与收益率成反比。 (4)直接干预—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放款范围等加以干预。 【补充例题·单选题】(2009年) 最常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是( ) A.道义劝告 B.信用配额 C.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 D.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直接信用控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于预等。 3.间接信用指导 间接信用指导—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1)道义劝告 (2)窗口指导—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 【特别提示】: 间接信用指导的优点:较为灵活,但要起作用,必须是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有较强的地位、较高的威望和拥有控制信用的足够的法律权力和手段。 【补充例题·多选题】(2008年) 下列经济政策工具中,属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有( ) A.税收政策 B.转移支付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再贴现政策 E.法定准备金率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选项AB为财政政策的工具。 |
|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
|
相关新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