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原油期货交易上遭遇巨亏,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油(CAO)已向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申请停牌。截至11月29日,该公司的期货交易损失达5.54亿美元,几乎相当于其全部市值。一切恍如噩梦,在石油衍生商品交易中突现巨额损失,把今年9月才被新加坡交易所评为“最具透明度企业”的中国航油(CAO)打到了地狱里。
中国航油(CAO)出现巨额贸易亏损的消息传出,引发市场关注。新加坡交易所质疑中国航油的透明度,首次影响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公司(称为龙筹股)的市场表现。龙筹股受到冲击多告下跌。中国航油(CAO)在国际市场石油交易中出现亏损,导致第三季净利下跌15.4%。中国航油(CAO)股价在周一暂停交易的收盘价0.965新元/股,已是近9个月来最低收盘价。今年8月收购新加坡石油20.6%股权时,该股曾冲高至1.70新元/股。而经纪商说,中国航油(CAO)目前的灰市价格是0.20元,普通投资者损失惨重。
油价回落暴露投机失败
11月16日,控股中国航油(CAO)的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宣布,集团将在11月底之前,撤出所有投机性的衍生商品交易盘口,专注现货交易业务。
国际原油价格从8月中突破45美元后经过一个月的调整,9月中旬开始加速上扬,在10月22日达到55.65美元的高点,而在10月27日开始便大幅下挫。而就是在11月16日,据媒体报道,中航油集团宣布不再“玩期货”,这意味着它在这场石油大战中的彻底失败。
公告显示,中国航油(CAO)的石油期货交易出现巨额亏损的时候正值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10月25日飙升至每桶55.67美元的纪录高点。
中国航油(CAO)进行石油衍生产品投机交易主要是空头投机,作为石油市场主力买方的中国航油(CAO)逆势抛空,显然是对油价走势的判断严重错误。今年9月以来国际油价的大幅飙升,该公司必须弥补交易亏损所需要的巨额保证金,其母公司提供1亿美元,但未能弥补部分保证金而被交易所强制平仓。自10月26日至11月29日,中国航油(CAO)已经平仓的石油期货合约累计亏损约3.9亿美元,而将要平仓的剩余石油期货合约亏损约1.6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航油(CAO)很可能是落入了国外投机商设下的“陷阱”,它因逆市投机作空而成为市场中最大的牺牲品。
2001年年底,中国航油(CAO)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该公司于1993年5月26日在新加坡成立,当时名为中国航空油料运输(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后改名为中国航空油料(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该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后更名为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油的最大股东———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持有该上市公司60%的股权,余者为公众持股。
期货风险事件多源自违规
有关期货市场上的重大的期货风险事件屡屡出现,曾无数次为我们敲响风险的警钟。 1995年,新加坡交易员尼克•利森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损失总共达15亿英镑,搞垮了百年老店———英国巴林银行。1996年住友商社滨中泰男未经授权参与期铜交易,导致住友商社巨额亏损19亿美元。铜价更是由24小时之前的每吨2165美元跌至两年来的最低点每吨1860美元。接踵而来的恐慌性抛盘打击,使住友商社的多头头寸亏损扩大至4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也曾有过惨痛的教训,株洲冶炼厂在1998年在LME的期货交易损失高达14亿元人民币。
2003年,国务院出台了《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需要在境外市场从事套期保值的少数大型国有企业,必须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证监会颁发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2003年3月25日,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经证监会批准,开始从事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企业参与期货衍生品交易对风险控制不力,一是违规超量交易,二是不按期货市场的规律办事。最终违背了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初衷,表现出投机心态多于保值的不成熟和非理性,卖顶炒底的愿望强烈, 在保值的过程中错失机会, 不能严格执行保值计划,使得保值出现不足或过量而变成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