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Langer线在体表不能呈现,仅能通过穿刺尸体皮肤,产生缝状裂线证实,其走向与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排列的方向一致,出生后走向不再改变。
2.答:(1)浅层特别致密,其深层薄弱,在茎突与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腺深叶经此与咽旁间隙和翼颌间隙相通。故腮腺化脓时,脓液不易向浅层穿破,而通过深层薄弱部位,形成咽旁脓肿。
(2)腮腺鞘与其腺体紧密结合,并发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将其分为多数小叶,化脓时形成独立散在小脓灶,切开引流时应注意分开各腺叶的脓腔,以利引流通畅。
(3)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并发出索状纤维束,深入外耳道前下壁软骨部的裂隙中,腮腺内的小动静脉及神经也经该裂隙进入外耳道,外耳道前下部的淋巴亦经此裂隙流入腮腺区的耳前淋巴结。因此,化脓性感染可在腮腺与外耳道之间互通。
3.答:(1)颈内动脉初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继而转至其后内侧。
(2)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颈外动脉在颈部发出一系列分支。在颈动脉三角内,颈外动脉发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枕动脉及咽升动脉5个分支。
(3)暂时阻断颈外动脉,同时触摸颞浅动脉或面动脉,如无搏动,即可证实被阻断的动脉即颈外动脉。
六、论述:
1.答:硬腭由上颌骨腭突及腭骨的水平板构成支架,表面覆以软组织,除腭中缝无粘膜下层外,其余部分均覆与粘膜及粘膜下层。硬腭的软组织具有下列特点:
(1)粘膜下层在硬腭前后部各不相同,前部含有少量的脂肪,无腺体;后部则有较多的腭腺,故腭腺肿瘤多发生在硬腭的后部。
(2)硬腭骨膜具有附于粘膜和粘骨膜下层较附于骨面更为紧密的特性,腭裂手术时常将粘膜、粘膜下层及骨膜视为一整层而称粘骨膜从骨面分离,以便形成一个血运充足的组织瓣,用以修复腭裂。
(3)粘骨膜不易移动,能耐受摩擦和咀嚼压力,其在腭中线者甚薄,而两侧在近牙槽骨部分却显著增厚,这是由于其中含有腭腺及神经和血管之故。因此,腭部的浸润麻醉多在两侧近牙槽骨的粘膜下注射;在作腭两侧松弛切口时,应尽量靠近牙龈切开,才不致损伤腭部的主要神经和血管。
2.答:舌的淋巴与颈深上淋巴结的引流关系具有一定的规律:即愈近舌尖而起的淋巴管,其注入的颈深上淋巴结所在部位愈低;愈近舌根部而起的淋巴管,其注入的颈深上淋巴结所在部位愈高。
(1)舌尖淋巴管:大部分至颏下淋巴结,另一部分至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2)舌前2/3的边缘或外侧淋巴管: 一部分至下颌下淋巴结,另一部分淋巴管引流至颈深上淋巴结。
(3)舌中央淋巴管: 引流舌中缝两旁的淋巴,经颏舌肌之间下行,然后向左右汇入颈深上淋巴结(多注入颈二腹肌淋巴结及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亦有穿过下颌舌骨肌注入下颌下淋巴结者。靠近正中面的淋巴管,部分交叉至对侧。
(4)舌后1/3的淋巴结: 引流至两侧颈深上淋巴结。
舌的一般感觉和味觉:1)舌前2/3的一般感觉由舌神经支配,味觉由参与舌神经的鼓索味觉纤维所支配;舌后1/3的一般感觉及味觉由舌咽神经所支配(但舌后1/3的中部则由迷走神经支配)。舌的运动 神经为舌下神经,但腭舌肌由迷走神经咽支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