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增生性龈炎
长期的局部刺激所致,常见的如:口腔卫生不良,牙列不齐,废用,牙颈部龋洞,不良充填体,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部分活动义齿的卡环和鞍桥的刺激,口呼吸,错畸形,鼻道阻塞等等。慢性炎症性牙龈肥大开始于龈乳头和边缘龈或两者的共同膨大。早期呈救生圈一样围绕牙颈部,以后逐渐增大到覆盖部分牙冠。一般只是龈乳头或龈缘的肥大,可为局部性的或全部性的。进展缓慢,无痛,除非伴有急性炎症或创伤。
口呼吸引起的牙龈改变:常见上前牙区牙龈炎和牙龈肥大,牙龈可发红、水肿。外露部分与不显露的正常牙龈分界明显。
2.急性炎症性肥大
(1)牙龈脓肿:急性炎性牙龈肥大是对异物刺激如牙刷毛、果核、虾蚌皮壳刺入牙龈的一种反应。牙龈脓肿是一种局限性、痛性而迅速发展的病变,通常为突然发病。一般都局限于边缘龈或乳头龈。早期呈红肿,表面发光,24~48小时即可自行破溃,有脓点,溢出脓性分泌物。邻牙常有叩痛。
(2)牙周脓肿:见于牙周病,同时伴有深牙周袋。
3.药物性牙龈增生
药物性牙龈增生是指服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牙龈纤维增生和体积增大。
长期服用抗癫癎药苯妥英钠(大仑丁),可使原来已有炎症的牙龈发生纤维性增生。牙龈增生的程度与口腔卫生状况和原有的炎症程度有明显关系。
近年来有不少报告指出其他药物如环孢素和硝苯地平(心痛定)等也可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环孢素为免疫抑制剂,常用于器官移植或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
局部刺激因素虽不是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原发因素,但菌斑、牙石、食物嵌塞等引起的龈炎能加速病情的发展。
苯妥英钠所致的牙龈增生一般开始于服药后1~6个月时,增生起始于唇颊侧或舌腭侧龈乳头和边缘龈,呈小球状突起于牙龈表面。继之,增生的乳头继续增大而互相靠近或相连,盖住部分牙面,严重时波及附着龈,使牙龈的外观有明显的变化。龈乳头可呈球状、结节状,有时增生如桑椹状,严重者可增生到切缘或面,甚至全部覆盖牙冠,妨碍咀嚼功能,影响美观和口腔卫生。增生的牙龈组织质地坚韧,略有弹性,呈淡粉红色,一般不易出血。局部无自觉症状、无疼痛。由于牙龈肿大使龈沟加深,加之牙龈失去生理外形,缺乏自洁作用。增生过剧的牙龈可影响口唇闭合而致口呼吸,菌斑易于堆积。因此,多数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炎症,此时牙龈呈深红或紫红色,龈边缘部分易出血。增生的牙龈常将牙齿挤压移位,多见于上前牙区。
药物性牙龈增生常发生于全口牙龈,但以上、下前牙区较重。它只发生于有牙区,拔牙后,增生的牙龈组织可自行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