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nedy分类是根据牙列缺损的情况,即根据缺牙所在部位及其与存留天然牙的关系,将牙列缺损分为四类:
第一类牙弓两侧后部牙缺失,远中为游离端、无天然牙存在。
第二类牙弓一侧后部牙缺失,远中为游离端、无天然牙存在。
第三类牙弓一侧牙齿缺失,且缺隙两端均有天然牙存在。
第四类牙弓前部牙齿连续缺失并跨过中线,天然牙在缺隙的远中。
Applegate等学者还提出了应用Kennedy分类的一些具体法则。如:第四类为单缺隙、无亚类,其余三类均按照除主要缺隙外另存的缺隙数分有亚类。即除主要缺隙外,还有一个缺隙则为第一亚类,有两个缺隙则为第二亚类,依次类推。若前后都有缺牙,则以最后的缺隙为基准。若牙弓两侧后牙都有缺失,且一侧为远中游离端缺牙,另一侧为非游离端缺牙者,则以游离端缺牙为基准,纳入第二类,另外缺隙数以亚类区别。若牙弓的最远端牙齿(如第三磨牙或第二磨牙)缺失但不修复,则不在分类之列。
Kennedy分类法表达了缺牙间隙所在的部位,体现了可摘局部义齿鞍基与基牙的关系,方法简单,容易掌握。然而,如同其他分类法一样,Kennedy分类法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该分类法只能表明缺牙部位、缺牙间隙的数目,不能反映缺牙数目及前牙复杂的缺失情况;其次,亚类无法表明部位,因而不能反映缺牙对不同口腔生理、患者心理、功能的影响。另外,该分类法不能反映义齿的支持、固位、大体结构等方式。尽管存在上述缺憾,此分类法仍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