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者在临床诊断中描述氟牙症在颊舌面与咬合面的严重程度。
0 牙面在擦拭和吹干后,釉质的透明度正常;
1 在整个牙面可见细的白垩线,这些白垩线和釉面横纹部位相一致,有些病例的牙尖/切缘可见轻微的帽状白垩区;
2 白垩线更加明显,常见相近白垩线融合形成小的云雾状白垩区,分散在牙齿表面,在牙尖/切缘帽状白垩区更明显;
3 白垩线融合时,在牙齿表面可见多处白雾状白垩区。在白垩区之间仍可见白垩线;
4 整个牙面呈现明显的白垩色或白粉笔色。磨损或磨耗已暴露的表面白垩色不明显;
5 整个牙面呈现明显的白垩色,部分直径小于2mm的窝状缺损;
6 常可见在白垩釉质中融合的小窝形成小于2mm深度的白带。这一类包括已磨耗的唇(颊)面牙尖釉质,损害区垂直高度小于2mm;
7 最外层釉质呈不规则缺损的范围小于牙面的1/2,其余完整釉质呈白垩色;
8 最外层釉质呈不规则缺损的范围大于牙面的1/2,其余完整釉质呈白垩色;
9 外层釉质大部分缺损,牙体解剖形态发生改变,牙颈部常呈现堤状的白垩色釉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