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研>历年真题>政治历年真题>正文
199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www.zige365.com 2008-9-29 21:46:33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一、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窝的答案。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每一小题1分,共15分)

  1.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启蒙思想家是:

  A.陈天华  B.陈独秀  C. 严复 D.章炳麟
  答案: C
  解析:本题属中国革命史。考查内容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启蒙思想家是谁。考查目标是要求考生准确地再认历史人物。本题是一道常识题。在四个备选项中,都曾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进行过介绍,但时间却各不相同。严复原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甲午战争后就开始大力介绍西学;陈天华、章炳麟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是在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迅速兴起时开始宣传西学的;陈独秀则属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是在辛亥革命后、在领导和发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的。由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C项“严复”,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启蒙思想家。

  2.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真正的坚实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实现抗战的革命中心任务是:

  A.巩固和平 B.争取民主 C.改善民主 D.武装民众
  答案: B
  解析:本题属中国革命史。考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提出的实现抗战的革命中心任务是什么。考查目标是要求考生准确地再认有关历史知识。本题的选择有一定难度,在教材中无法直接找到答案。但只要对教材掌握得较熟,理解较透彻。也是能够正确作出选择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为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于1937年二月发表《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五项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作战的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的生活。在这里,备选答案中的内容实际上都包括了,但是,由于题目要求回答的是“实现抗战的革命中心任务”,考生也只能选择最符合题意的唯一答案。从上述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五项要求中,不难分析出最根本的要求乃是争取民主。这是因为当时国内局势的最大特点就是蒋介石实行反民主的“溶共、反共”政策,实行一党专政。独裁统治,压抑民众的抗日要求。只有争取到民主,中国共产党才有合法存在的理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有真正的坚实的基础,其他要求如巩固和平、改善民主、武装民众等才有实现的可能。由此可知,本题的正确选项只能是B项。

  3.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建立的国家体制是:

  A.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B.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C. 农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D.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答案: D
  解析:本题属中国革命史。考查内容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提出的关于革命所要建立的国家体制性质问题,考查目标是要求考生准确再认有关历史知识。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这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主张,毛泽东对此进行了批判和否定,指出它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建立的国家体制。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土地革命时进行根据地建设提出的政治主张。因此, A项和C项都不是题目中所要求的正确答案,首先应排除在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历程必须分两步走,其第一步是民主革命,其第步是会主义革命。“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是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其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其要建立的则是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由此, D项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4.重庆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取得自卫战争胜利的战役是:

  A.邯郸战役  B.津浦战役  C.苏中战役  D.上党战役
  答案: D
  解析:本题属中国革命史。考查内容是重庆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为配合谈判桌上的斗争,领导人民军队行自卫战争并取得胜利的战役是什么。考查目标是要求考生准确地再认有关历史事件。在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先后命令傅作义和阎锡山进攻解放区,前者迫近张家口,后者进攻上党地区,但均被人民军队击败。在本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提到了上党战役,故D项为正确答案。在回答本题时,应根据题干中限定的“重庆谈判期间”这一条件作答,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答案: B解析:本题属中国革命史。考查内容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考查目标是要求考生准确地再认有关历史知识。建国之前,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在工矿企业生产中占有绝对优势,居于垄断地位,而且是旧中国腐朽统治的经济基础,必须予以没收。因此,把官僚资本企业收归国家所有,便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由此可以牢牢掌握住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准备条件,奠定基础。当时,党和政府对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残存于中国大陆的企业,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了管制、征购、征用、代理等措施,陆续转为国有,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一部分,但是,这部分与官僚资本相比,并不是“主要途径”。至于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则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才开始进行的,并且也不是比官僚资本更“主要”的途径;而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只是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关系、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要求的措施,而非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途径,更难称得上“主要途径”。故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6.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答案:
  解析:这道试题居于辩证的唯物论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只要牢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就是从自然科学的各种具体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为共性寓于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之中,就能首先肯定B项是正确的,确有把握者为节省时间不必分析其他选项。整个试卷答完,如有时间可以再分析其他选项。 A项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D两项都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所以A、C、 D项都是错误的。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答案: D
  解析:这道试题属于辩证的唯物论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所引诗句是毛泽东同志的《送瘟神》中的两句,地球一天自转的里程是八万里,一千河,言其多无限,“巡”在一条河中,“看”去可以无限。辩证唯物主义的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据此分析各项, A、 B、 C三项都是为干扰而随意编配的,错误很明显; D项中坐地是相对的静止,日行八万里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绝对的运动,所以, D项是正确的答案。

  8.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

  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B.一切同时并存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C.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D.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答案: C
  解析:这道试题属于唯物辩证法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基本范畴的原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对于客观事物之间最普遍的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因果联系即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对于客观事物引起和被引起的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引起的一方是原因,被引起的一方是结果,所以, C项是正确的答案。因果联系具有前后相继的特点,但是前后相继的联系,并非都是因果联系,所以A项是错误的。同时并存的现象没有前后相继的特点,肯定不是因果联系,所以, B项是错误的。 D项属于认识论的反映论问题,反映和被反映的联系不是因果联系,所以, D项也是错误的。

  9.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答案: C
  解析:这道试题属于唯物辩证法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量变质变规律原理。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作为质和量之统一的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范围。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形式,量变和质变各有不同的特点,然而,只有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才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所以,只有C项才是正确的答案。 A、 B、 D三项均不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答案: B
  解析:这道试题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认识的本质问题。在吸收了以往哲学的合理思想,科学地总结了前人的思维教训,坚持以实践为基础,从认识与实践、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对象的多重矛盾关系的统一中把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的本质规定性,指出人的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创造的反映。 A、 D两项,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是能动反映的内在环节和必要途径,但不是认识的本质,所以是错误的, C项是内省,完全违背了能动的反映论原则,当然是错误的。只有B项是正确的。

  11.经济学说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

  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
  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
  答案: D
  解析: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知识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的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人们的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里,由于人们所处的阶级地位和经济利益的不同,他们对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所作的分析也不同。不同的阶级都有为其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抽象的、为不同阶级利益服务的统一的政治经济学是不存在的。所以,正确选项是D.选项A、B、C都没有抓住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利益这个根本,所以不特合题意要求。

  12.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
  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是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态
  答案: A
  解析: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资本主义工资的有关内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工资形式所以会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原因的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由于资本家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按劳动时间(计时)或劳动成果(计件)支付工资的,因而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就造成了工人全部劳动都是有酬劳动的假象,抹煞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区别,掩盖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关系。所以正确选项是Ao选项B指的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选项C指的是再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价值,用于补偿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支出。选项D指的是资本主义工资的内涵,均不符合题意要求。

  13.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B.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土地追加投资的差别
  D.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不同
  答案: B
  解析: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资本主义的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知识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原因的认识。选项A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选项C和D是级差地租2和级差地租1产生的条件,均不符合题意要求。正确选项是B,因为绝对地租是不分土地好坏优劣必须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地租。土地私有权的垄断,阻碍农业中由于有机构成低而产生的农产品价值和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差额的那部分超额利润,参加全社会利润的平均化,留在农业部门中形成绝对地租。所以,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的垄断。1999年的考试大纲已将有关资本主义地租的几个知识点都删掉了,也就是说,不再考了。

  14.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答案: D
  解析:这是根据1992年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知识点(1993年以后的考试大纲,这个知识点已删掉)命的题,测试考生对资本主义再生产实质的理解和掌握。生产过程既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又会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所以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生产过程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再生产就是生产关系的不断维持和扩大。这就是说任何社会的再生产,都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资本主义再生产不只生产商品,也不只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劳动者。所以,正确选项是D.选项A指的是生产规模,选项B指的是商品生产过程的两重性,选项C只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部分,不是全部(没有指出再生产出资本家),所以都不符合题意要求。

  15.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

  A.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特有的需要
  B.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产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有的需要
  D.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这是根据1992年考试大纲有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内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的认识和理解。社会化生产要求社会总劳动在不同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即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在历史上先后出现两种形式: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市场调节根源于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客观存在。计划调节根源于社会化生产客观上要求自觉地按比例发展。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和市场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相结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所以,正确选项是D(1992年考试大纲出在党的十四大前,当时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的提法)。选项A、 B、 C,均不符合题意要求。

  二、在下列各题的5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人题后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每一小题2分,共22分)

  16.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

  A.理论和实践密切地相结合
  B.民主集中制
  C.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
  D.艰苦奋斗
  E.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
  答案: A、 C、 E
  解析:本题属中国革命史。考查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即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具体内容。考查目标是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关政策。与其他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人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这是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标志。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首次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条是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尽管民主集中制和艰苦奋斗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和优点,但其他政党也可能有,如民主集中制便是一切无产阶级政党都有的特点,所以他们并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故正确答案为A、 C、 E三项。
  有些考生可能会把B、D两项也选上,原因在于并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什么,而笼统地把各备选项都当成了正确答案。

  17.毛泽东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提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对于被领导的阶级、政党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领导的阶级和政党有充足的力量
  B.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
  C.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
  D.向被领导者提出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基本政治口号
  E.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答案: B、 C、 E
  解析:本题属中国革命史。考查内容为毛泽东在其著作中阐发的一条重要思想:如何正确处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问题,即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对于被领导的阶级、政党的领导,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考查目标是要求考生运用有关原理,认识、分析某一政策和论断。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毛泽东说过这样一段话:“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把上述毛泽东所说的“两个条件”,对照本题中的备选项,不难发现正是B、 C、 E三个选择项所表述的内容(C、 E两项是第二个条件的分解)。必须指出,本题所考的内容是毛泽东著作,读过此文的考生一下子就能答出,,未读过的答起来则很困难。由此可见,深入理解和把握毛泽东著作的重要性。不过,由于92年政治理论课考试的科目是“旧四门”,中国革命史部分的试题实际上是中共党史教学内容,所以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著作考得较多较细。从93年以后,国家教委把叫日四门“改为”新四门“,以中国革命史取代中共党史的试题,但此类考题仍时常出现。所以,深入理解和学习毛泽东的重要著作(尤其是考试大纲中明确列出的)对于复习备考来说仍然十分重要。

  18.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A.一元论和多元论的统一
  B.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C.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D.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答案: B、 C、 D
  解析:这道试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论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基本特征问题。该题的立意是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特征的区别,本质特征是B项,基本特征包括B、 C、 D三项,在审题时特别题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不是本质特征。至于A项,也没有什么干扰性,根本就没有什么一元论和多元论的统一,很容易排除。 E项干扰性也不大,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中认识的辩证运动中的特征,不是同一层次的特征。

  1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本质内容
  E.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答案: B、 D、 E
  解析:这道试题属于唯物辩证法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原理。该题的目的是考查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在三大规律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实质作用。因为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所以, B、 D、 E三项都是正确的。 A项属于否定之否定规律, C项属于量变质变规律。在本题中A、 C两项是错误的。

  20.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本体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E.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答案: D、E
  解析:这道试题属于历史唯物论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历史前提和社会结构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以实践的观点考察社会,揭示了各种社会形式的共同本质,得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科学结论,因为实践揭示了社会的起源和基础,指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规律的特点,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所以, D、 E两项是正确的。实践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客观的东西,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活动,实践不是主体、客体和本体。所以, A、B、 C三项均是错误的。

  2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它可以:

  A.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B.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C.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D. 充当储蓄手段
  E.按一定汇率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兑换
  答案: A、 B、 D、 E
  解析: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有关货币职能内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纸币职能的理解和掌握。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在金属货币制度下,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它自身没有价值,不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来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今天,纸币还可以充当银行储蓄的手段(由于纸币自身没有价值,不能充当贮藏手段),可以按一定汇率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兑换。所以,正确选项是A、 B、 C、 D.选项C,不符合题意要求。

  22.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意义在于:

  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
  E.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答案: A、 B、 D、 E
  解析: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知识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一是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二是为准确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等理论奠定了基础。所以,正确选项是A、 B、 D、 E.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无关,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要求。

  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C.没有实现现代化的、还不成熟的社会主义
  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
  E.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
  答案: A、 C
  解析:这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知识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的理解和掌握。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不发达阶段。所以,正确选项是A和C,选项D和E不正确。党的十三大报告还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呢?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据此,选项B也不正确。

  24.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八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A.《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E、《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
  答案: A、 C
  解析:本题属时事政策题。

  25.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动可以概括为:

  A.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
  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C.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D.已经确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E.世界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答案: A、 C、 E
  解析:这是一道时事政策题,为了向新学科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逐步过渡,在92年的入学考试试题中就开始向新学科倾斜。这个题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试题难度并不大,属于基本常识性的问题。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华约垮台意味着两极对立的旧格局已经结束。但世界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一种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各个大国都在争取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因此, A、C、 E是本题的正确项。历史事实证明,两极格局解体之后,美国因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导致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的相对削弱。美国虽然妄想独霸世界,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处处捉襟见肘,不得不仰仗盟国的支持和帮助。1991年美国在海湾战争中的表现足以说明这点。世界格局虽然向多极化发展,90年代的发展愈来愈明显,但这只是一种趋势,一种发展方向,尚未形成稳定的持久的多极化格局。因此, B、 D是干扰项。

  26.恩格斯提出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有:

  A.合法斗争
  B.自觉斗争
  C.经济斗争
  D.政治斗争
  E.理论斗争
  答案: C、 D、 E
  解析:这是一道科学社会主义现在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关社会主义革命的试题,测试考生对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的了解。试题难度不大,但考生容易弄混淆而失分。思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其基本形式有三种:一是经济斗争,即为争取改善无产阶级的经济状况和劳动条件的斗争,在斗争中团结和教育工人阶级群众;二是政治斗争,即引导无产阶级最终夺取政权的斗争,使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取得统治地位,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三是思想理论斗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武装自己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的思潮作斗争,划清同它们的思想界线,保持革命队伍的团结性和战斗精神。无产阶级只有坚持在各个方面的斗争,才可能取得胜利。故C、 D、 E三项是正确的。合法斗争是指的斗争条件,合法还是非法,自觉斗争是指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程度、阶段,是自觉斗争还是自发斗争,讲的与题干不是一回事,故A、 B是干扰项。

  三、简答题(每一小题4分,共8分)针对题意给予回答,并作简要说明。

  27.简述我国政府提出的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

  答案要点:

  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1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际争端应通过和平谈判合理解决;(1分)国际事务应由世界各国平等参与协商解决,任何国家都不得谋求霸权和推行强权政治;(1分)改革旧的国际经济关系,代之以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1分)

  解折:此处本题作为当年国际时事而命的试题,实际它是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有关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内容。答案要点的基本内容是正确的合适的。后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我国政府关于国际新秩序基本内容和原则的提法,又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但是它的基本原则仍然是一贯的没有变化的。中国政府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套比较完整的国家行为规范,概括了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全部摆脱旧国际关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和成分,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针锋相对,且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只有建立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人民才能在公正、平等、互利、稳定的国际关系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努力。

  28.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基本指导方针是什么?

  答案要点:

  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3分)

  解析:本题属于时事政策题。也可作为中国革命史试题,供参考。

  四、辨析题(每一小题5分,共15分)

  2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国民党就是顽固派。

  答案要点:

  国民党是一个由复杂成份组成的党。抗日民族统‘战线中的国民党内有顽固派、中间派和进步派。整个国民党并不就等于顽固派。(2分)顽固派站在支配其党的政策的地位,但在数量上只占少数,它的大多数党员并不一定是顽固派。(2分)

  认清上述复杂性,才能利用他们的矛盾,采取分别对待的政策。(1分)

  解析:本题属中国革命史。考查内容为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国民党与顽固派的区别与联系问题。考查目标是要求考生运用有关原理,辨别理论是非,分析、论证某一观点的正确或错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一个由多种成份组成的联合阵线,其中既包含着不同的政党组织,又可以根据其观点、主张、倾向性划分为不同的派别。本题要求回答的,就是国民党这一政党组织与顽固派这一派别的关系问题。

  考生在辨析本题时,首先应指明国民党并不等于顽固派。因为国民党是一个由复杂成份组成的党,就其具体成员而言,是分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派、中间派和进步派的。如果考生不能做出这种区分,则表明其答题思路一开始便陷入混乱了。接着,应对国民党中的顽固派进行一定的分析,指出其地位是处在支配其党的政策的位置上的,但同时在数量上又只占少数,大多数国民党员并不一定是顽固派。最后,考生还应该答出正确区分国民党与顽固派的关系的必要性。这样的答案才是圆满的,完整的。

  30.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答案:从抽象到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从一个抽象的逻辑起点开始,经过一系列逻辑中介,一步步揭示思维对象的内在矛盾,达到思维具体的过程,这是思维的发展和深化。(2分)

  从理论到实践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是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用以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它已经超出思维的领域。(2分)

  二者是不能混同的。(1分)

  解析:这道试题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问题,该题的立意在于真正理解和把握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之不同。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中的辩证思维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在认识过程第一次飞跃的整个阶段中,又可以分为三个紧密相关的环节:感性具体-理性抽象-理性具体。感性具体是直接感知事物而形成的具体形象;理性抽象是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的抽象规定;理性具体是对事物多种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是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的最终完成,这一切均发生在思维的领域和范围中,尚未同实践发生联系。而从理论到实践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是由理性认识即理论向实践的飞跃,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理论转化为现实,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一次飞跃是个思维过程,第二次飞跃是个实践过程,二者不能等同或混同。

  3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答案要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尽管在宏观上采取了某些调节经济的政策和手段,但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2分)它没有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本质和内部的阶级关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保证获得高额垄断利润;(2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只是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物质准备,不具有社会主义因素。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是错误的。(1分)

  解析: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和实质”知识点的内容,结合当时的思想热点问题命的题,测试考生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的理解和掌握,并运用来评析所给命题的能力。

  二次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多种形式,例如:兴办国有企业;国家采取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对经济实行宏观干预和调节;制定和实行经济计划,以及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等等。这些,在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存在。因而,一些人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模糊认识,所给命题,就是其中的一种。这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这种结合,是国家为资产阶级,首先为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的长远利益服务,它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的一种形式。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又一次局部调整。资产阶级国家在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基础上对经济的有意识的干预和调节,适应了生产和资本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调节机制。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根本性质,仍然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都得到了高度发展,它“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列宁语),但本身不具有社会主义因素。所给命题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是错误的。

  这是1992年文科(第31题)和理科(第32题)通用的考题。

  五、论述题(每一小题10分,共40分。35、36任选一题,请注明题号)要求紧扣题意,论述符合逻辑。

  32.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评析《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一文中的下列内容:“资产阶级也明明知道此种民主革命的成功诚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幼稚的无产阶级目前只有在此胜利之奋斗中才有获得若干自由及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

  “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答案要点:

  引文反映了陈独秀在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领导阶级问题上的错误观点。(1分)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段,从此中国民主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前途是社会主义。(3分)

  陈独秀忽视了国内外历史条件的变化,仍然用旧民主主义革命观点来看待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过高地估计了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民党的作用,贬低了无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因此,他认为这个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来“统率”,其前途“是资产阶级的胜利”,而无产阶级只能“获得若干自由和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从而放弃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这是导致他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6分)

  解析:本题属中国革命史。考查内容是陈独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主张。考查目标是既要求考生运用有关原理,辨别理论是非,分析或评价某种观点的正确或错误,又要求考生综合特定历史背景,分析所提供的材料,对材料中的观点给予科学的评价或批判,还要求考生有史有论、合乎逻辑地回答问题。

  本题中的两段引文,反映了陈独秀在中国革命的性质和谁是革命的领导阶级问题上的错误观点。考生答题时,对此应首先予以指明。然后,阐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性质上虽然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已不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因为从革命的阵线、革命的领导者和革命的前途来看,都已经不同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要根据引文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释陈独秀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错误观点的原因、错误的表现及导致的不良结果。

  33.联系现实思想状况,评述下列两种观点: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人是目的同时又是手段”。

  答案要点: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的。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口号,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但它离开人的社会关系谈论人的问题,是一个抽象的人道主义原则,不是科学的命题。(2分)

  人是目的还是手段,就其实际内容来说,是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问题,即人的社会价值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只有在对社会和他人的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2分)

  在社会生活中,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个人只有作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对社会作出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人实现自己目的的过程也就是充当他人和社会的手段的过程,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3分)

  在剥削制度下,人的目的和手段是分离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人的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片面强调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实质上是把自我当作目的,而把他人和社会作为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这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3分) .(本题的主要要求是考察考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现一定的思想倾向。联系实际部分的酌情给分,分析评述优秀者应给满分。)

  解折:这道试题属于历史唯物论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该题的立意在于考查是否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联系现实思想状况的正确导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人的本质也是历史地变化的,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抽象的人性论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生理属性,把人的本性看作固定不变的,用抽象的人类共性否定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都是不对的。人的价值的根本点在于人的自主创造性,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只有通过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去满足社会的需要,对社会作出贡献,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去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我们要正确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对社会贡献之大小作为衡量人的价值尺度。在正确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基本理论的基本上,必然坚持人只能既是目的的同时又是手段,始终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片面强调入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在理论上是荒唐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是极端自私的价值观。这类评述题型的答卷不可能同答案的思路一样,只要评述全面、深刻,联系实际和思想,导向正确,就会得比较高的分数。

  34.试论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充分发挥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骨干作用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

  在各种社会形成中,都有一种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社会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个体、私营经济以及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等,只是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2分)

  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劳动人民经济上、政府上的主人翁地位;才能有统一的社会利益和雄厚的物质力量,确保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达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3分)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骨干力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经济建设、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骨干作用。目前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负担、困扰较多,影响到骨干作用的充分发挥,迫切要求改善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2分)进一步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充分发挥它们的骨干作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3分)

  解析:这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部分“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等知识点内容命的题,检验考生对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理解和掌握。

  回答这道题,要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要指出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第二,要指出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本身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第三,要指出国有企业即全民所有制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对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第四,要指出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今天来说,阐述这些问题一定要依据党的十五大精神。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35.试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要求及其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首先,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削弱和放弃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的结合。全体人民作为主人管理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由于国内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国际上还存在妄图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人民政权专政的职能不能削弱。(3分)

  其次,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搞西方那种议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西方的议会制不符合中国国情。(2分)

  最后,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没有这个核心,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主张在我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实质上是要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2分)

  我们只有牢牢把握这些基本要求,才能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国家的长治久安。(3分)

  解析:本题原属科学社会主义的试题,现属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关民主政治的试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与意义的理解。

  上述答案要点根据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撰写的。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阐述有了新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考生对这种变动应有所了解,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最新的精神来回答,这也是政治理论课考试有别于其他考试的地方。

  36.结合史实,论述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原则的理论及其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列宁与马尔托夫围绕党章第一条党员是否必须参加党的组织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会后,列宁写了《进一步,退两步》一书,揭露批判第二国际和孟什维克机会主义组织路线,全面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原则的理论。(2分)

  列宁认为,党应该是无产阶级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由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积极、最先进的分子所组成的,有组织的统一整体;(2分)党应该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具有严格的纪律;党应该是无产阶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党应该是无产阶级先进部队与无产阶级广大群众联系的体现。(3分)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原则的理论,为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当前,它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斗争,都具有重要意义。(3分)

  解析: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试题,新的考试大纲已经删去了有关内容。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09年考研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分析
2008年考研政治试题四大特点
考研政治复习误区及应对方法
王海军老师解析2008年考研政治大纲
考研网校名师2008年政治理论考试大纲深度解析
2008年考研政治理论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