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at length
32.
[A] case
[B] short
[C] turn
[D] essence
33.
[A] survived
[B] noticed
[C] undertaken
[D] experienced
34.
[A] contrarily
[B] consequently
[C] similarly
[D] simultaneously
35.
[A] than
[B] that
[C] which
[D] as
36.
[A] system
[B] structure
[C] concept
[D] heritage
37.
[A] assessable
[B] identifiable
[C] negligible
[D] incredible
38.
[A] expense
[B] restriction
[C] allocation
[D] availability
39.
[A] incidence
[B] awareness
[C] exposure
[D] popularity
40.
[A] provided
[B] since
[C] although
[D] supposing
21.C / centering(着重于、突出、强调)。本题的答案线索是本文第一段第1句的谓语动词“focus on”(强调、着重、把中心置于……、聚焦于……)。本题选项A、B、D和介词on搭配使用后的含义分别是“作用于……”、“依赖于”和“评论、评述”。
22.D / because (由于,因为)。本题的答案线索是本文第一段第1句中的“causes”(原因)一词,该词提示考生本文探讨有关青少年犯罪(juvenile delinquency / criminal behavior)“原因”的理论学说。由于22题前的内容是“青少年从事犯罪行为”,22题就应选用表达“原因”之类的词语。本题A、B、C选项的含义分别是“在……之前”、“除非”、“直到”。
23.A / interaction (交往、互动)。俗话说:近墨者黑。23题空白处之前的内容是“青少年沾染上了犯罪行为”,空白处的内容是“与其他的人”,故答案线索明确暗示:与其他人的“来往”/“交往”。本题B、C、D选项的含义分别是“同化,吸收”、“合作”、“咨询”。
24.D / response (反应)。本题答案线索仍然是本文第一段第1句中“causes”(原因)一词。全文涉及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理论,这是全文的中心灵魂,也是解题的根本点。24题空白处前面的内容是“青少年犯罪”,空白处后面的内容是他们失败了,空白前后又是一对因果关系,故选项D“(in) response (to)…”(对……的行为反应)是正确选项。本文A、B、C选项的含义分别是“归还;回报”、“回答,回复”、“参考”。
25.A / or(或者)。本题的答案线索有两条。其一是上一句话中构成两个“that”宾语从句平行的连词“or”。其二是本句中25题空白前后的两个介词短语“in…”和“as…”。“or”使这两个介词短语形成了介词短语的平行结构。本题B、C、D选项的含义分别是“然而”、“但是”、“否则;要不然”。
26.B / ignoring (忽略,忽视)。选项B是现在分词形式,在本句中充当伴随状语,修饰其前主语中的谓语动词“focused on”(强调,突出,聚焦于……)。本题的答案线索:26题空白处前的含义是“把目光/注意力放在贫困家庭青少年的犯罪”,空白处后的含义是来自富裕家庭青少年的犯罪,“贫困”和“富裕”本身就是鲜明的对立,十分注意(focused)前者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忽略”(ignoring)后者。故选项B是正确选项。本题A、C、D选项的含义分别是“考虑”、“强调,突出”、“扔掉,抛弃”。
27.C / for (因为,由于)。本题的答案线索再次回到第一段第1句的“causes”(原因)一词。27题空白处前的含义是“青少年犯罪”,空白处后的含义是“缺乏父母的管教”,显而易见,这又是一对因果关系,又是本题灵魂的再现,故选项C是正确选项。本题on, in, with选项均不能和本题空白处的“lack”搭配使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选项C中的“with”有“因为”的含义,但在此处无法和“lack”一词搭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