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年专业考试试卷:若有当然最好,可以通达分析达到了解题型等,但不是所有的学校或院系都提供历年试卷(有些只提供研究生试卷,但不提供博士生试卷,若是这种情况,也可以购来作一参考,毕竟是同一个院系,出卷风格应该一致。)所以这一点就希望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如:北京大学艺术史专业,就不出售历年专业试卷,但是可以通过别的办法对此作些弥补,如去购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院、清华大学或相关院校的试卷做参考,应该说,这些学校在试题上各有特色,北大的出题风格与艺术学院不一样。北大一般只出三五道题,可发挥的空间大,但是难度也大,这毕竟是考试,每一个题的回答都有一定的内容要求,所以除了考我们的基本知识之外,还考了相关的知识,这种考试考的不是你的记忆力,而是考你和别人之间的差距。而艺术学院有些甚至是填空题,这就没有多大的空间了,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总而言之,我们对于专业方面的知识一定要有全面的概念,否则很难应付。 外语初试:其实硕博考试有时考的只是一种心态,因为没有人做好了最好的准备。我的朋友的老婆当年考研,考到最后一门时,尽然觉得前面的考得不好放弃了,后来出来结果时后悔不已。她前两门居然全过了,而且还考得不错。我之所以有这个概念,是因为我在考本科时,就有过类似的体会,那时我考美术专业的本科。考试时,考场黑压压的一片,顿感无望。考完第一门,总觉得旁人都画得比我好,第二门时,我看我画的就不是东西,几乎要哭着走出考场了,晚上我找到师兄,说我不行了,师兄训了我一场,说既然考了,就考完吧,不枉此行,后来我还是坚持,不过最后一场心态不一样了,心想反正都不行了,不如放松一考,结果那场我考了半个小时出场,感觉不错,交卷时全场哗然,我却不大是滋味。很快知道结果了,我进入全省前十名!最后一场考了95分。考博士时,我的外语听力因为场内有人一会要求大声,一会要求小声,最后被弄得啥也没有听到(当然可能我的听力也不行),接下来我一紧张,大脑一片空白,脑海里闪过朋友和家人,当然最重要的是我的女友,哎,人在那个时候啥都会想。但是最后我熬过去了,我闭眼放松了五分钟,没有放弃,后来逐渐对那些单词有感觉了。结果我的外语还考了第二名。所以我希望考生们,无论如何,不要放弃。 复试资格:一般是研究生院划参考线,院系根据参考线,按最终录取人数的的一定比例(北大艺术学院是120%)划线,上线人员进入复试。当然我认为没有必要对此进行了解。因为你考完后有的是时间去了解,再说一般情况下要是你上线了,有人会通知你的。不过要是能够了解的话,可能也不错,对自己会更有信心,比如说招收的多等。不过我仍然觉得,其实如果招五个人,报名有一千人,你仍然只是跟前面四个考生竞争,而不是一千人,也就是说你考了第十名的话,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不说其它偶然情况,或是调剂什么的)。 复试考核:复试一般形式多样化,所以一般不作具体的规定。而且有些即使作了书面通知,也不一定按上面的规定来操作。比如说考英语等就未必真考,也有的为了规范起见,会作一个复试范畴专门通知。关于这一方面,可以接到通知时,具体询问博士研究生招生办的老师。他们会具体告诉你该做什么准备。还有一点就是,必对安排好复习的进程,根据时间计划每天要做的工作。我认为早期的重点在外语,临近考试时可以多花些时间在专业上,毕竟有些东西要临时记忆。而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