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隧洞流砂段开挖和支护
6.1 台阶法开挖
隧洞流砂流动性极强,开挖过程中不宜全断面开挖,所有施工应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采用台阶法先进行上半部人工开挖,每环进尺不宜大于0.5米,上半部开挖后对渗水位置打入花管排放地下渗水,不宜封堵,对渗漏流砂位置采用管棚、稻草进行封堵,让流砂内渗水从稻草缝隙中渗出,较大颗粒被管棚封堵。根据已掌握的流砂体流动性和涌水、渗水量适当控制台阶长度,一般3米~5米为宜。
6.2 加强拱部纵向支护
由于施工过程中超前管棚很难控制在同一平面,导致拱部开挖后有流砂、渗水渗漏或管棚不能承受流砂体的垂直压力、挤压力,造成拱部沉降、位移。随上半部开挖的不断深入,必须及时打入第二环或第三、第四环超前管棚,直至超前管棚进入非流砂岩层,且能够有效支撑流砂体垂直压力、挤压力,并在第一时间对流砂进行封堵,对渗水进行引排。
6.3 加强拱部横向支护
拱部短进尺开挖加强纵向超前管棚支护后,横向已是支撑流砂体垂直压力、挤压力重要组成部分,务必及时加强拱部型钢拱架或钢格栅横向支撑,挂设钢筋网、喷射砼支护。通过收敛量测,准确掌握其沉降量、沉降速度、水平位移、水平位移速度,必要时在型钢拱架、钢格栅起拱线处加设横支撑,确保拱部对流砂体的支撑能力。
6.4 下部台阶施工
由于流砂自稳能力极差,流砂体拱部横、纵向加强支护后,对下半部应进行短进尺、强支护施工,每次进尺控制在0.5米左右.
为保证对拱部有较可靠的支撑效果,下半部宜分左右两侧边挖边护,即先开挖左侧或右侧下半部,按设计要求完成挂网、焊接下半部型钢或钢格栅、喷射砼、打设锚杆等工序后,再进行下半部另一侧施工。
6.5 加强底板横向支撑、基底换填、封闭底板
流砂或其他软弱围岩承载能力较差,在设计二期支护断面外先进行基底换填、设置横向钢拱架或钢格栅、浇筑底板仰拱砼,使拱部、边墙、底板在二期支护断面外形成完整的封闭圈,避免内水外渗或外水内渗,共同抵制围岩较为复杂的挤压力和沉降、位移、变形,确保后期施工安全。
7.隧洞流砂坍方处理
7.1 坍碴处理
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二标段11+100~11+830段由于轴线上有数十年前开采小煤窑洞穴,经数十年的堆积沉降,洞穴内淤积为流砂,流砂位于隧洞断面拱部,且压力极大、分布情况不明,很难避免坍方,于2004年4月28日在11+628坍塌过程中,仅数分钟将埋深20米的地表坍穴.
流砂从拱部或边墙涌出时,洞穴内积水一并向外喷涌,所以坍塌的第一时间不应及时处理,应待流砂坍塌、积水涌出自然沉淀形成封堵体达到稳定后,才能让施工人员到位进行处理。
由于流砂固有的流动性,处理流砂坍方时先对坍碴进行横向堵截,即采用钢材或木材横向将坍碴截断,增加坍碴纵向稳定,避免在处理过程中砂体流动,保证施工安全,确保拱部坍孔出砂体自身稳定。
7.2 坍孔封闭
封闭坍孔采用同上5隧洞流砂段超前支护和6隧洞流砂段开挖和支护,处理过程中洞内应设专职安全员,洞外随时观察地表动向,洞内外有开裂、沉降、变形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8.隧洞砂岩地段涌水、涌砂处理
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二标段2#斜井位于F1-1.F1断层影响带,围岩为粉砂岩互层,节理发育、极为松散破碎,施工至K0+138时为强风化砂岩带,地下涌水瞬间达100m3/h,由于斜井施工的特殊性,涌水涌砂同时爆发,喷涌速度及快、围岩内水压力极大。
8.1 作好充分排水的排水准备
斜井施工洞内积水均位于掌子面,砂体沉积于底部,宜采用座式抽水机,涌砂时便于及时撤离掌子面,否则将被瞬间爆发的砂体掩埋。抽水机和排水管道应能满足要求,短时间的排水不畅均会导致洞内积水直至停工或造成其他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