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B 【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为代表提出了“范例教学法”。
20.D 【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是在教师或辅导员的指导下,以自愿结合原则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的小组,以某一课题为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小型分散,灵活多样,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和培养专门人才。
二、填空题
21.实践性
22.四书五经
23.学生
24.培养创新能力
25.修辞
26.心理
27.班主任工作总结
28.促进
29.学校教育制度
30.卢梭
三、判断题
31.× 【解析】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32.× 【解析】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它与艺术教育并不是等同的。
33.√ 【解析】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34.× 【解析】在新课程条件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实际上,课程资源非常广泛,既包括校内的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课程资源。
35.√ 【解析】
(1)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作用。
36.× 【解析】现代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主要是因为: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科学技术呈现出综合发展的趋势;当代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质疑意识增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必须具备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37.√ 【解析】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
(2)学生具有主动作用。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培养人的使命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又要承认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作用。
38.× 【解析】中等生是学生中的多数,是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互相争斗的焦点。因此,对中等生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中等生自己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班级的进步,班主任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既要抓两头,又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实现班级工作的良性循环。
39.× 【解析】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40.× 【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决定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四、简答题
41.【答案要点】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应本着信任、理解与尊重的态度,认真调研,了解班级成员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及时发现在班级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并从中选拔出能热心为集体服务、能团结同学、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班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