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
1.孟子
2.“壬戌学制”
3.《教育社会学》
4.阶段性
5.遗传素质
6.教育目的
7.社会性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9.查尔斯•赫梅尔
l0.博比特
11.孔子
l2.彼得•麦克费尔
13.埃拉斯莫斯
l4.班级家长会
15.实验观察法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提出了著名的人力资本理论。所谓人力资本,即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2.答:错误。
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首先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潜力的开发者、智慧的启迪者、人生的引路人,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3.答:错误。
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是美国学者博比特出版的,1918年他出版了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4.答:正确。
这是遵循了德育的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把对每个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的表现。
5.答:错误。
我们承认积极分子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但是积极分子的培养与使用也要讲究方法,班主任应把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四、简答题
1.答:关于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三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
(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观点:人的发展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2分)(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观点:人的发展是由后天的环境决定的。典型言论:“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一个由我支配的环境,我可以保证,无论这些儿童的祖先如何,我都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种人,或者是政治家、军人、律师,亦或是乞丐、盗贼。”(2分)
(3)二因素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观点:人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施太伦曾假设遗传是长,环境是宽,发展就是长乘以宽。(1分)
2.答: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1分)其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1分)(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劳五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1分)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分)
3.答: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是主体。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具体来看:(1分)
(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1分)
(2)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1分)(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1分)
(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①教材编写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②可以通过使用教材不断检验完善教材和课程标准。(1分)
4.答: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1分)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1分)(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0.5分)(3)学生年龄特征。(0.5分)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1分)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