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词解释题
27.(P230)倒摄抑制:是指以后学习的内容干扰以前学习的内容。
28.(P88)头一尾梯度:发展的进行有若干基本的方向。尤其是身体运动的发展方向,具有同神经成熟的方向相一致的梯度。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脚部,这一进展的方向称作头一尾梯度。
29.(P374-375)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外在和内在的自我评估或衡量。
30.(P360)疲劳:是人们连续学习或工作以后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可以分为生理的疲劳与心理的疲劳。
31.(P452-453)凯勒计划:是由心理学家凯勒开发的个别教学系统,简称PSI。
四、简答题
32.(P2-3)从自己的研究对象出发,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如从心理学角度对学校、教学、课、学生及教师的认识);学习的基本理论(揭示学习的实质和学习过程);各种类型的学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索(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感知和注意状态、学生自我意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33.(P143-144)班杜拉进一步发展了条件反射的理论,提出了社会学习的理论。他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个人与特殊的社会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被模仿者(榜样)受到奖赏或强化而产生自我强化的作用。他的理论最突出的特点如下:
(1)强调观察式学习或替代强化学习。
(2)强调符号强化的作用。
34.(P113-114)柯尔柏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每一阶段包含两个时期。六个时期依序发展,层次不得紊乱或倒置。
(1)水平A:前习俗阶段
第一期,惩罚与服从的定向。
第二期,操作与关系倾向。
(2)水平8:习俗阶段
第三期,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第四期,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
(3)水平C:后习俗阶段
第五期,社会契约方法定向。
第六期,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
35.(P298)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2)能否正确地选择和组合有关原理原则。
(3)言语的指导。
(4)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个别差异。
36.(P396)禀赋优异儿童的学习效率高,而在当前教学体制的限制下,只能保持与一般儿童相同的教学进度。为避免这部分儿童“元事可干”,教师必须为他们提供较多或较难的教材或相应的学习内容。这种以加重课业作为充实的教学法即充实制教学策略。
五、论述题
37.(P56-57)课堂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和学双方,或者说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交往。这个过程中发动者、引导者和主导者是教师,因而教师的胜任是正常交往的前提。他们应具备以下条件:
(1)对所教课题胜任。
(2)应被学生视为可靠的、一致的、有预见力和乐于助人的人。
(3)在讲授的可懂度、说服力和生动性方面可以接受。
(4)讲授热情、目的明确、态度友好而坦率。
(5)有接受反馈的愿望,乐于接受意见。
(6)讲话的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
(7)要有提问的技巧,不能只提知识性的简单问题,还能采用启发式提问。
38.(P433-436)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1)分析教学对象。
(2)制定教学目标。
(3)选用教学方法。
(4)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过程及其组成部分:
(1)学习需要的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对象分析。
(4)学习目标的编写。
(5)教学策略设计。
(6)教学媒体选择。
(7)教学媒体设计。
(8)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