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师资格>模拟试题>正文
2011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之故都的秋

www.zige365.com 2011-7-14 18:34:59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授课到此,主要鉴赏的寓情于景的手法已完全呈现出来,教师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所以,”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具有浓厚的北国特色的人情风物的热爱赞美,融情于景,五幅秋景图,形散神不散,紧扣秋味作文章,写出了秋的特点,景中见情,由此可见,秋的“清、静、悲凉”正是作者清闲、寂寞、悲凉的心境的折光。

这堂课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寓情于景,还要让学生会熟练运用,因此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迁移练习题:

1、本文作者是借秋来写悲情,这恰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文化传统,例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理解《沁园春 长沙》的上半阙,从景物的描写中,看一看所写秋景与上面几首的不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明确:景物,充满生机,生气勃勃。人物,宽阔的心胸,昂扬的精神面貌。

可见,景随情生,有什么样的情就有什么样的景。

这道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深入把握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最后又布置了一项专题作业,即将“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两句诗,依据寓情于景的原则扩写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文字。这道题旨在使学生能够准确动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

这就是我对于《故都的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谢谢!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3页  1  2  3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1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之泪珠与珍珠
2011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之记念刘和珍君
2011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之南州六月荔枝丹
2011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之南州六月荔枝丹
2011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之拿来主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