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师资格>模拟试题>正文
2011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之我与地坛(1)

www.zige365.com 2011-7-14 18:10:14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各位评委、同仁们: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感悟生命,品味生存》,把我对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篇散文的教学设计理念及其教学设计给大家谈谈,稚嫩与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教学设计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于漪老师也说:“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高考话题作文的内容已经开始涉及到心理学、哲学的内容,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教师培养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尤其要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修养。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设计让学生“感悟生命,品味生存”这一思想主题的同时,也落实把握文本“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与语言的涵咏。

解读《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散文、外国散文中的一篇,是一篇自读课文。高中语文分别在第一册和第三册共安排了了三个单元的散文教学,其中第一册的散文教学要求要使学生在初中散文学习的基础上对散文的欣赏能力有所提高。这个单元的散文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在二单元的前两篇散文中我已经教给了学生学习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针对《我与地坛》这篇自读课文,我将着重培养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文体的能力。抓住核心内容,了解文本特点。

《我与地坛》(节选)这篇散文第一部分写地坛,写自己在地坛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第二部分写母亲,写自己感受母爱后对生存有了更深层的领悟。这篇课文最突出的艺术形式是借景抒情。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决定了这篇课文解读的核心内容是感悟生命,品味生存;学习并借鉴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解读学生: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到有关生命话题材的文章,如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现实生活中也了解一些像张海迪、海伦·凯特等勇敢挑战生命的人物,所以对于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叙述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结合高中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与生存的价值开始进行深入思考这一现实,及其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态度与表现,我想通过史铁生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明白:苦难增加了生命的厚度,赋予生命凝重悲壮的色彩,人,就应当在这冰冷而又燃烧着的有限世界中带有伤痛地生活。痛苦,有时是证明我们活着的惟一方式。痛,并快乐地活着。……总之,给学生一点关于痛苦的哲学观点,给他们自以为痛苦的高中生活铺垫一点理论基础。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通过为数众多的散文学习,熟练地把握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本身也不会构成学习的难度。而关键在于“景为什么能成为情的依凭所在?”这个问题。学生在解读《我与地坛》时,可能会对地坛为什么能给予作者生命的启示这里形成阅读障碍,一方面是因为地坛包蕴的历史内涵与人文精神本身的丰富性;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人生体验与经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造就了学习中的难点,教学过程要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关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堂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与启发。

教学课时与教学目标的设计

基于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我安排了两课时完成这篇自读课文。并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说出作者对生命和生存的理解。

2、找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句子若干,品味其中包蕴的情感。

3、学习此文后,能产生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心,有亲近关心母亲的冲动。

教法与学法的设计:

教法:启,拔,导

学法: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练笔强化。

下面,我重点给大家谈一谈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策略及实施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课时:感受生命,品味生存

教学设想:完成教学目标1、3。分四个环节展开。重点放在第三个教学环节。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1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之囚绿记
2011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之离骚(2)
2011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之离骚(1)
2011教师资格证说课教案之飞向太空的航程
2011教师资格证说课教案之鸿门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