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师资格>模拟试题>正文
2010年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模拟及答案二

www.zige365.com 2010-3-15 13:19:21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以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外部动作方式,称之为(D)
A.心智技能
B.演讲技能
C.驾驶技能
D.操作技能

2.人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按照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智力活动方式,称之为(C)
A.绘画技能
B.创造技能
c.心智技能
D.操作技能

3.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D)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4.技能的形成,在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D)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C)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

6.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D)
A.不平衡现象
B.不协调现象
c.停顿现象
D.起伏现象

7.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井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之为(C)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8,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之为(D)
A.操作的定向
B.掸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9.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之为(C)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0.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筒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之为(D)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捶作
D.原型内化

11.操作技能的特点是(A)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筒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12.智力技能的特点是(B)
A.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13.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C)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4.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D)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整合
D.原型内化

二、填空题
1.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2.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
阶段。

3.操作技能练习中的反馈一般来自(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两个方面。

4.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的研究提出的心智拄能形成的三阶段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

5.根据我国心理学界认识,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要经过的步骤为(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

6.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7.智力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

三、问答题
1、品德学习的过程包括那些环节?
依从、认同、内化。

2、影响中学生品德形成的外部、内部环境因素有哪些?
外部:家庭的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1)有效地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感情色彩的说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2)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给学生树立榜样时,应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特点,尽量与学生相近,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可接近感,避免产生不可高攀或望尘莫及之感。3)利用群体约定。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践,每位同学都承担执行计划任务;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4)价值辨析。在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在即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教师还必须诱发学生的态度和价值陈述,接受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信念,向学生提问或组织集体讨论,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给予奖励时,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再次应强调内部奖励。惩罚也是有助于良好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出现不良行为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措施,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惩罚与错误行为的关系,使学生从此心理上能接受,心服口服。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题一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学习策略模拟答案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题三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题四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普通话测试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