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狭义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于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3.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 (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4.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研究教师是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等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的开设等,都必须凭借和运用一定的组织形式来落实。 5.班级的目标管理班级管理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对培养什么样的班集体的预定,即班集体发展的具体规格。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是成功管理班级的开端,也是班级目标管理成败的关键。目标越明确、恰当,管理就越有方向和动力;反之,班级管理就带有盲目性,工作会陷于紊乱。 二.选择题 1.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文化知识教育、艺术教育、读写算教育、军事体操教育) 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教育标志是(人类教育的产生、古代学校的出现、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终身教育的实现) 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结构的变化) 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内发论、外铄论、成熟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自然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授受关系、指导和被指导关系、相互促进关系、相互制约关系) 7.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基础型课程、发展型课程、知识性课程、工具性课程)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引起学习动力、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9.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班级教学) 10.德育过程的基础是(掌握知识、激发情感、道德内化、活动和交往) 三.填空题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2.古代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义务教育。 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知识。 6.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7.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揭示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9.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0.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生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四.辨析题(辨析正误,并简述理由)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决定着教育的领导者,受教育者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标,但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己的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校要放弃学校教育任务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教育是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