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比较晏阳初、梁涑溟乡村教育思想的异同。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答:上个世纪一大批教育家兴起了建设乡村的教育思潮,晏阳初与梁涑溟就是其中的代表。 ⑴晏阳初通过调查分析当时中国社会乡村的状况,认识到农村的问题千头万绪,但基本问题归结为愚弱穷私。为要解决这四方面的缺撼,须实施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①在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的理论中,“整体性”、“系统性”是一个重要的思想。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乡村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进行这项工程时,不应“枝枝节节”,而应“统盘筹划”。在长期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四大教育”、“三大方式”为基本内容的系统的乡村平民教育体系,使新文化运动以来兴起的平民教育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所谓“四大教育”即是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 文艺教育,是从文字与艺术教育上着手。使民众认识基本的文字,得到求知识的工具,促进文化生活,并能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生活有相当的欣赏与了解。 生计教育,是从从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村工业各方面着手,以达到农村经济建设的目标。 卫生教育。卫生教育的基本涵义有两层,一是改善、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将消极的治疗与积极的预防结合起来:二是试图建立一种适合农村需要的卫生保健制度。 公民教育,按晏阳初所说:“公民教育之意义,在养成人民的公共心与合作精神,在根本上训练其团结力,以提高其道德生活与团结生活。 ②三种形式: 第一是学校式教育,这包括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巡回生计训练学校三种办学形式; 第二是社会的教育,这是以平民学校的毕业生为对象,以同学会的形式组织起来进继续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 第三种是家庭式教育,这是以各种形式的“家庭会”,如家长会、主妇会、少年会、闺女会、幼童会等,把农民分别组织起来,进行教育的办学形式。 晏阳初指出:教育的实施方式,有学校式以教育青年为主要工作,因青年是国家今日建设之主力军;同时又要顾到教育儿童,因儿童系民族复兴的后备队。学校式之外,有社会式及家庭式,其目的在使整个社会尽是教育的环境,以免一曝十寒之弊害。 ⑵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份重要精神遗产。 (关于这个问题,同学可自行参照《中国教育史》中的相关章节,由于资料问题这里就不再多论述了。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大磁体时不要像上面这样平铺直叙,应该将晏阳初和梁涑溟的相关思想对比着论述,主要的还是侧重于二者“异”的一面)
试卷分析:此次全国教育学研究生考试试卷,就主观题而言,体相对比较容易、基础,没有太难的题目。教育学部分重点集中在课程、教学、教师专业化和德育模式这几个部分,重点突出,这几部分也是教育学基本原理的重点章节。
教育史考察的内容相对可能较难,分析题“比较晏阳初、梁涑溟乡村教育思想的异同”,这部分内容是同学们平常复习时可能容易忽视的地方,这也反映了靠出题人的心理是尽量避免压中题目的,所以今后参加考研同学应该注意一些自己认为非重点的内容,就像去年考察的“简述孔子的教师观”一样,可能很多人认为这是非重点内容,可就偏偏考察了;简答题中考察的是两个外教史的题目,相对较简单,且是外教史课程中重点内容。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容易,都是一些常识性的题目,且都是重点考察的内容。这也是我们三人行教育一直关注和强调的!从今年的题目本身看,绝大部分都与我们平常强调的内容相关。教育心理学的题目相对于研究方法而言较少,但仍是重点突出。教育研究方法的问题几乎全部集中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一部分,这也是考察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从整张试卷的主观题来看,出题仍然遵循了注重基础,且注重突出重点的特点。这也是以后出题的趋势和命题的指导思想。所以,在今后的复习中也要注重基础和重点。当然,除此之外还要相应的关注一些看似非重点而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且从这两年的试卷看,教育史的分析题都是以比较的形式出现的,这也可能会给同学们在今后的复习中提供一个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