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有不少理论,乍一看挺复杂,但通俗了讲,其实非常简单。比如,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科斯1937年在一本名叫《企业的性质》的书中提出来的(作者为此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啥叫交易费用呢?科斯说,利用价格机制是需要费用的,比如,人们必须去发现价格是什么,必须进行谈判、起草合同、检查货物,必须作出监督安排,解决争议等,这些费用就叫交易费用。
这个道理,用身边的故事说就很简单了。比如,您有一架钢琴,要想出售,是不是不花什么费用就能卖出去呢?不是的。首先,您得透露信息,或登报纸,或上广播,打一个广告;其次,您得获知信息,茫茫人海中,到底有谁需要买您的旧钢琴;供需双方“信息对称”了,一个想买,一个要卖,这生意才有成交的可能;接着,人家得上门来看看吧;看完之后,还得互相侃价;价谈得差不多了,或许,买家还得再找个内行,对您这钢琴进行验收,看看有没有什么毛病;没毛病了,这才坐下来签订合同,买卖成交。经过这么一通折腾,所花的无论是精力也好,金钱也罢,那都属于交易费用。
小的交易如此,大的经济活动更不用说了。
行文至此,有人或许感到纳闷,交易费用理论,其实并不深奥也不复杂嘛,为什么一经科斯先生提出,就引起那么大反响,甚至还得了诺贝尔奖呢?
要说原因,也很简单。交易费用,确实是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谁都看得见的一个现象,但恰恰正因为谁都看得见,所以大家都熟视无睹,没把它当回事儿,就像苹果一千次一万次地掉在地上,谁都看得见因而谁也不把它当回事儿一样。熟视无睹者发现不了什么,因而出不了理论,成不了伟人。恰恰是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认真动一动脑筋,仔细一深想,好了,万有引力定律出来了,交易费用理论也发现了。
交易费用理论对指导实际经济生活有用吗?当然有用。这个概念的提出,澄清了过去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市场运行是良好的、无成本的”观点。凡交易者,总是希望交易费用能够越少越好,但这个费用又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完全省去的。不但不能省去,它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还相当大。据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的推算,1970年,美国交易部门的产值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45%!而科斯的学生、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更认为,交易费用在香港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到了80%!如此高的比例,显然是把生产部门以外的一切部门,包括商贸、仓储、运输、金融、证券甚至传媒等等,其创造的产值全都算作交易费用了。这么算是否科学,姑且不论,但现代社会中交易费用所占比例很大当是不争的事实。
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企业组织为什么存在,也很有意思。过去,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企业之所以出现,原因之一是社会分工日益复杂,必须以一种形式把人们组织起来,以避免混乱。交易费用理论则认为,企业之所以出现,其根本原因是,在企业内部,因为有种种制度、组织和权威(企业家),所以,其交易行为不必像外部那样繁琐复杂,因而可以大大减少交易费用。
或许正基于此,科斯才把他那本书取名叫《企业的性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