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税依据:计算应纳税额所依据的标准
(3)税率
税率体现征税程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税率的基本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掌握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差别、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和应用
(4)减税免税
减税免税分为税基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
①税基式减免。通过直接缩小计税依据的方式减税免税。注意免征额与起征点的异同。
②税额式减免。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实现的减税免税。
注意税收支出(税式支出)的概念:由于税收优惠而造成的政府税收损失。
三、熟悉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
1.法律级次分类
法律级次分类
类型 |
制定机关 |
具体内容 |
(1)税收法律 |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
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管法 |
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立法 |
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 |
(2)税收行政法规 |
国务院 |
实施细则 |
(3)税收地方性法规 |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
|
(4)税收部门规章 |
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 |
|
(5)税收地方规章 |
地方政府 |
2.熟悉我国现行税收的税种分类
税种分类
类别 |
具体税种 |
(1)货物和劳务税类 |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
(2)所得税类 |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
(3)资源税类 |
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
(4)特定目的税类 |
城建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等 |
(5)财产和行为税类 |
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等 |
(6)关税类 |
关税 |
第四节 税收负担
一、税收负担概述
(一)掌握税收负担的概念
税收负担: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因国家征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
税收负担是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核心。
(二)熟悉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类型 |
指标 |
宏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
(1)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 |
(2)国民收入负担率 | |
微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
(1)企业(个人)税收负担率 |
(2)直接税负担率 | |
(3)企业流转税税负率 | |
(4)企业所得税税负率 |
(三)掌握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
类别 |
具体影响因素 |
1.经济因素 |
(1)经济发展水平或生产力发展水平 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其税收负担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
(2)一国的政治经济体制 | |
(3)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膨胀时期提高税负;萧条时期降低税负 | |
2.税制因素 |
(1)征税对象 |
(2)计税依据 | |
(3)税率 | |
(4)减免税 | |
(5)税收附加和加成 |
二、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概念
掌握税负转嫁的概念: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应缴纳税金全部或者部分地转给他人负担从而造成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的经济现象。
税负归宿: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
(二)掌握税负转嫁(税收辗转)的形式
方式 |
解释 |
1.前转 |
又称“顺转”。前转是税负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通的形式。 |
2.后转 |
又称“逆转”。 |
3.消转 |
自我消化税款。消转是一种特殊的税负转嫁形式。 |
4.税收资本化 |
也称为“资本还原”,是指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扣除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某些资本品的交易中。 名义上税款是由买主缴纳,实际上则是由卖主承担。 |
(三)税负转嫁的条件
1.商品经济的存在;2.自由的价格体制
(四)熟悉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
1.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征税较易转嫁 |
商品需求弹性大小和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反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正比 |
商品供给弹性大小和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正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反比 | |
当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小于供给方负担的比例;当商品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大于由供给方负担的比例 | |
2. 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较易转嫁 |
|
3.流转税较易转嫁 |
|
4. 征税范围广的税种较易转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