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销售开始回归理性,一日售罄现象一去不复返。这也许又是中国基金业走向成熟迈出的一步,就像谢国忠指出的一样:“只有在中国大陆这个市场,新基金发行居然引发投资者排队申购,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投资者往往对那些在过去很多年中表现突出、收益稳定的基金情有独钟,而对新基金并不看好。” 5月22只基金在售 进入5月,市场稍许回暖,但新发基金不断累加,目前在发的基金有18只,加上即将在5月发售的4只,一共22只基金在5月销售。 其中,原定募集期结束,但因选择延长募集期而现在还在发行的有3只:银河成长、富国天成、信诚蓝筹。 另外处在募集期的15只基金有:诺安配置、长盛创新、东方策略、博时特许价值、嘉实精选、鹏华丰收、银华全球基金、上投双核基金、长信双利、国投灵活配置、万家灵活配置、国海深化价值、南方价值、招商大盘蓝筹等。 而即将在5月发售4只基金是:宝盈资源、泰信优势增长灵活、华夏策略、汇丰晋信2026。 多达20只新基金同时上柜销售,对于无渠道优势的小基金公司来说相当不利,因为基民选择余地将会变得非常之广,而银行在向客户推荐基金品种时亦会重点推荐与自身存在一定利益关系的基金。 另一方面,以往屡创基金销售神话的上投摩根基金市场部负责人向记者坦言:“我们新基金的销售情况相较于其他基金已经很不错了,但和去年公司旗下其他基金相比,尚不及同期销售额的零头。” 银行:销售困难我们很受伤 新基金卖不出去,基金公司尚可通过老基金管理费存活,但近几年主抓第三方业务的各家商业银行开始坐不住了。 记者从银行个金部了解到,在银行和基金公司的合作中,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代销费、托管费和交易费,其中托管费是固定的0.25%,以一只基金平均资产规模40亿元计算,一年下来的托管费就可达到1000万元。 同时,由于基金的资金全部存在银行,银行也是基金的实际资金持有人,这样在一定条件下,银行可以将这其中部分闲置资金用来发放贷款,因此托管给银行带来的收益绝不仅仅是0.25%。而代销费和交易费则是在固定的范围内由基金公司和银行具体协商。 因此,基金公司与代销银行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包销协议”。银行卖基金产品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赚取代销费用,提高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二是部分银行将基金销售纳入本行存款业务考核。在部分基金销售较为困难、且存款任务不容易完成的分行,为了保证完成存款业务,不得不采取摊派措施。 摊派:买了基金就不用拉存款 “摊派”这一法律词汇,如今对于银行工作人员来说深有感触。 今年以来,各大银行强制摊派本行员工购买自己代销的基金产品已经成为趋势。不同级别员工的摊派额度有所不同,其中,处级干部的额度为5万元。 “银行员工自掏腰包买基金没有手续费;自掏腰包买1万元的基金,就有500元的奖金。如果你这个月有拉5万元存款的任务,如果你买了基金,你就不用再拉别的存款了。” 一位银行理财师透露了该银行摊派员工购买基金的具体措施,她说,尽管银行给的措施还是比较诱人,但让她月月都这样,她还是觉得很为难。为了完成销售任务,能找的朋友几乎都找遍了,到处求朋友帮忙购买,或者自掏腰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