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路基处理措施
第一个问题尤为值得注意,即为了保证土方填方路基的透水性,设计要求土质一般为沙土,不含有机质、腐殖质,含泥量≤5%,但在土方路基施工完毕后,就不会对土方路基的边坡洒水保持其湿润,而且在公路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会对土方路基边坡洒水养护,从而土方路基的边坡一般呈松散状态,在新疆多风。风大、植被少、降水少、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土方路基的边坡土很容易被大风卷走。形成空洞,使路基塌陷、损坏。进而使路面基层、面层损坏。
解决这个问题,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填筑路基边坡时。允许在风积沙中含有一定量的土。使其既保持路基良好的透水性,又可使土颗粒之间有一定的粘结性,形成板块;二是填方路基边坡土质可以含有一定的种植土。利于沙漠、盐碱地区的植被生长;三是在土方路基边坡使用一定厚度的砂砾石覆盖;四是在处于风口的地段,采用块(片)石砌筑护坡。这样就可以使路基边坡能抵御风沙的侵蚀。
第二个问题是冬、春季冻融对路基的破坏。由于地质条件的特性。加上由于公路在大片的耕地中穿行,老路基基本上铺设在灌渠边或排碱渠边。所以冬、春季冻融对路基的破坏较严重。例如,2002年5月开工。10月竣工通车的某工程48km通县公路。第二年春季由于翻浆造成路基路面出现大面积损坏,经过从路基层的返工重修后。至2004年春季又出现不同程度的翻浆、疲软,路基塌陷、变形,油面裂缝。主要原因是在满足投资限额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将公路的设计标准降至最低,在常年灌溉的耕地上,基底不作处理,而路基填高仅50-80cm左右。
为达到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的使用寿命,路基必须特殊处理。处理这样的路基,要根据引起翻浆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处理方案。一是地下水位过高引起的翻浆。可以采用在一定高度的路基上铺设防渗膜,以阻止地下水的作用或阻止毛细水的上升。二是由于路基土是粘性土,而粘性土的透水性很差,水积聚在这样的土层中。不易散失,造成疲软,而可采取的措施就是换透水性良好的风积沙或砂砾石,换填厚度要根据地下水位和粘土层厚度以及冰冻厚度确定。如果粘土层不厚,下部就是透水性良好的土质,且地下水位不高。只需挖除粘土换填沙土即可;如果下部土层为粘土和沙土交替出现。则要换土到冰冻线以下。而且最好铺设防渗膜,以阻断下层毛细水对路基的作甩如果路基距离水渠很近,且水渠边种有树,而路基填筑不高等,每到冬春季冻融,路基路面就会形成纵向裂缝。对这种情况的处理,首先要切断树根的毛
细水作用,在离路基0.5m-1.0m处,顺路基挖一条深沟,宽度视毛细水作用面而定,深度视不同树种的根系情况确定。用防深膜铺垫后,应回填砂砾石压实。然后采取措施阻止地下水对路基的作用。更好的方法是不光换填风积沙,还应该在路基全宽内铺设防渗膜。彻底阻止地下水对路基的作用。例如,某公路k13+500~k14+630段就是靠水渠太近,水渠边种有柳树。按照以上方法处理后,虽经冻融作用,路基路面依然完好,而有些地段由于仅仅采取挖沟切断树根的毛细水作用处理,经过冻融作用后。路基路面仍然不同程度出现纵向裂纹。
第三个问题是软土地基处理。遇到软土。泥沼时,应采用浅层处治以增加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根据软土、泥沼厚度以及路堤填筑高度。常用的方法有二种:第一种方法是换填透水性良好的风积沙或砂砾石。风积沙要求用洁净的粗沙,含泥量不大于5%,砂砾石要求最大粒径不大于5cm,强度不低于4级。根据摊铺厚度,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第二种方法是抛石挤淤。片石采用不易风化的石料,大小一般在30cm以上。抛投应沿路中线向前抛填,再渐次向两侧扩展。片石高出软土面时。用较小石块填塞缝隙并垫平,用压路机碾压紧密。
在常年有积水或池塘(鱼塘)地段施工,要视地形情况将水排除,挖除表层淤泥,用水稳性好的透水材料回填到常水位线以上50cm.但有时会遇到水面很大、很深。地下水位常年如此,不易排水的情况。施工时要视具体情况采取处理方法,如果路基填筑很高。则可以带水作业。选择水稳性好的透水材料如风积沙。天然砂砾石等从一头向前堆积,用装载机或推土机向前推挤,待填出水面以上50cm时。再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例如施工的另一工程在K10+950~K12+050段,有大面积池塘,水深达到20m左右。而设计路基填筑高度距塘底5-6m.于是就采取带水作业的方法。该工程竣工使用两年来,经历两个冬、春季冻融,路基没有发生变形。塌陷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