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无锡寄畅园 惠山东麓,始建于明代,园内主要部分的水池自成一景,知鱼槛亭将池一分为二,若断若续。颐和园中的谐趣园也是以水池为中心,周围环布轩榭亭廊,形成一幽静水园,有知雨乐桥,仿无锡寄畅园意境。
107. 木结构正式采用统一模数制的是宋代,以“材、契、分”为单位。清《工程做法则例》,改宋式的以“材、契、分”为模数的计算方法为以斗口为模数
108. 古代著名哲匠:春秋—鲁班,汉代—阳城延,北魏—扬衔之,隋朝--宇文恺,五代—喻皓,宋朝--李诫--《营造法式》,明朝--蒯祥,清朝--雷发达
109.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等级顺序为:庑殿(四阿)、歇山(九脊)、悬山、硬山、瓒尖。
110. 中国古代建筑色彩的等级:春秋时代“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黄”,以红色为最尊贵。清代以黄色为最尊贵,依次是赤、绿、青、蓝、黑、灰。
111. 大木作为:柱、梁、枋、檩
112. 外柱和内柱:檐柱、金柱、中柱、山柱、童柱
113. 柱顶石 即柱础的清式名称,柱下的承载构件。
114. 踬 柱与础之间的垫,起隔潮作用。
115. 梭柱 上下端或仅上端做卷杀之柱。
116. 生起 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逐间升高,使檐口呈一缓和曲线。宋《营造法式》规定,次间柱升高2寸,以下依法迭增。
117. 侧脚 宋《营造法式》规定,檐柱向内倾柱高的10/1000,两山檐柱向内倾8/1000,角柱两个方向都倾,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
118. 分槽的形式: 金厢斗底槽 柱子分为内外二圈。
单槽 以内柱一列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区。
双槽 以内柱二列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区。
分心槽 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的称。
119. 副阶周匝 在主体建筑之外加一圈回廊。
120. 斗拱 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斗拱分外内檐斗拱、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
121. 斗拱之演变趋势:①由大而小;②由简而繁;③由雄壮而纤巧;④由结构的面装饰的;⑤由真结构的而假刻的;⑤分布由疏朗而繁密。
122. 唐代木构建筑斗拱高与柱高之比约1:2,清代约为1:5~6。
123. 卷杀 用在斗拱上,将拱端切削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型,起轮廓由折线或曲线构成。
124. 拱翘 是置于坐斗口内或跳头上的短横木
125. 昂 斗拱中的斜置构件,起杠杆作用,有上昂、下昂,上昂仅用室内
126. 踩 是翘和昂自坐斗出跳的跳数,清称踩(宋称铺作),出一跳叫三踩(宋四铺作),出二跳叫五踩(宋五铺作)
127. 屋架 叠梁式(柱上设梁、梁上设柱)、穿斗式(密柱上直接承檩、柱间不设梁)
128. 举架(宋称举折) 定屋架坡度的方法。清式为举架,由檐部逐步架加大坡度。宋式先定脊博高度,逐步架减小坡度。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唐代举高与进深之比1/6;宋代1/4-1/3;清代1/2
129. 梁(宋代称柎) 有单步梁(抱头梁、褡牵)、双步梁(乳柎)、三架梁(平梁)、五架梁(四椽柎)、七架梁(六椽柎)、顺梁、扒梁、角梁(阳马)。宋梁柎名称以所承椽数定名。清按所承檩数命名。
130. 推山与收山。推山是加长庑殿顶正脊长度的做法,出现在明及以后。收山是歇山顶两山向内收进的做法,收进大的年代早,清代只收进一檩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