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宋代的建筑风格趋向于精致绮丽,屋顶形式极丰富多样,装修细巧,门、窗、勾栏等棂格花样繁多。宋代木构殿宇遗存:太原晋祠圣母殿(宋天圣年间初建,崇宁元年重修,殿前飞梁鱼沼)和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宋皇佑四年,四出抱厦,山面朝前)是宋代木构建筑的代表作。
22. 宋塔遗存至今尚多,有砖塔、石塔还有琉璃贴面的琉璃塔: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砖塔,高84m),河南开封祐国寺塔(俗称铁塔,是第一座砌琉璃面砖的塔),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现存最高的石塔,园为木塔,后石建模仿木构)。宋代的砖石塔比唐代的砖塔在结构上的进步表现在宋塔用多边形平面,双层塔壁,石蹬道。
23. 李诚《营造法式》(1103年)36卷,357篇,3555条。
24. 宫殿中采用工字殿始于宋代;唐代称为“轴心舍” ,用于衙署。
25. 宋代雕刻按其起伏高低分:剔地起突(高浮雕)、压地隐起华(浅浮雕)、减地平级(线刻)、素平
26. 金代建筑遗存:北京芦构桥(联拱石桥长265米),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内柱仅两根)。
27. 元代的木构建筑趋于简化,用料及加工都比较粗放。斗拱缩小,柱与梁直接联络,减柱仍在采用。
28. 元代建筑遗存:山西洪洞县广胜寺下寺正殿(元代建筑的代表),山西芮城的永乐宫(以壁画著称),大圣寿万安寺(妙应寺)白塔(元代引进的若干新的建筑形式之一,尼泊尔匠人阿尼哥)。 29. “减柱造”是元代的建筑结构特点,元建筑大胆取消室内斗拱,抽去若干柱子。
30. 明制砖的数量及质量大大提高,大都的土城墙以砖砌,万里长城以及许多州、府、县的砖城墙,很多也是明代所修。建筑出现了完全不用木料,以砖券为结构的无梁殿。最著名的一处是南京灵谷寺无梁殿。用砖筑万里长城的是明代。
31. 明代北京城在元大都城址上略向南移并加大。
32. 明代的琉璃制品有很高水平。色彩及纹饰丰富。南京报恩寺塔,高80余米,外表用有浮雕佛像、力士、飞天的多彩琉璃砖贴砌,绚丽壮观,被列为当时世界建筑七大奇迹之一。大同的九龙壁及山西洪洞广胜寺上寺的飞虹塔,也是明代的琉璃建筑。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新塔类型。
33. 明中叶后,江南富庶之地,造园之风大兴。明末计成《园冶》。
34. 明代修建北京宫殿、坛庙、陵墓的工匠来自全国各地,主力是江南工匠,其中以蒯祥最为突出。他能“目量意营”,“随手图之,无不称上意”。技艺纯熟,人称蒯鲁班。
35. 清代在建筑方面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造园上。皇家苑圃除在北京三海有所建树外,在西郊所建的三山五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私家园林也大有发展,江南园林达到极盛。中国园林影响所及,不仅是近邻的日本、朝鲜,18世纪时更远及欧洲。中国园林成为世界造园学中渊源之一。
36. 清代宫廷建筑设计:七世世袭“样房”“样式雷”的雷氏家庭,他们制作的建筑模型称“烫样”。
37. 清式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至俾是:和玺,旋子,苏式,箍头。
38. 中国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
隋大兴(唐长安) 北魏洛阳 明清北京 元大都 隋唐洛阳 明南京 汉长安
39. 秦始皇用天体观念规划国都咸阳,以横贯咸阳的渭水象征天上的银河。因而有“渭水惯都、以象天汉”的描述。
40. 汉长安城的位置与隋唐长安城(迁至东南)关系是汉长安城的位置在隋唐长安城的西北
41. 《三辅黄图》:研究汉长安城市建设极其文化的重要著作。《三辅黄图》记载:汉长安城“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
42. 《洛阳伽蓝记》:主要描述北魏洛阳的城市风貌。伽蓝:佛寺之意。
43. 隋代最突出的建筑成就——大兴城。在汉长安的东南创建的一座全新的都城,面积达84平方公里。城的外形方正,城内有纵横干道三条,称为“六街”。中轴线北端是宫城,宫城前是皇城。全城设108个坊和东西两个市。每个坊都有坊墙围绕。东南隅曲江所在的低洼地段,辟为供居民游赏的园林,这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都是值得称赞的举措。大兴城布局严整,街道平直,功能分区明确,规划设计井井有条。 大兴城由宇文恺负责规划。宇文恺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家,隋代东都洛阳也是由他规划设计的。他考证“明堂”,除广引文献外,还用1/100比例尺做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