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外围护结构的两侧存在水蒸气分压力差,水蒸气就会从压力高的一侧通过围护结构向压力低的一侧渗透。蒸汽渗透强度,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的蒸汽量,与室内外的水蒸气分压力差成正比,与渗透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成反比,按式(1—39)计算:
式中ψ——蒸汽渗透强度,g/(㎡·h);
Ho——围护结构的总蒸汽渗透阻,㎡.h.Pa/g;
Pi——室内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
Pe——室外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
围护结构的总蒸汽渗透阻Ho,按式(1—40)确定:
式中δi——第i层材料的厚度,m
μi——第i层材料的蒸汽渗透系数,g/(m·h.Pa),i=1,2,3,…,n.
同结构材料层蒸汽渗透阻相比,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蒸汽渗透阻是微小的,所以在计算总蒸汽渗透阻时忽略不计。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可近似地取为室内外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封闭空气间层的蒸汽渗透阻取为零,某些薄片材料和涂层材料的蒸汽渗透阻见《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蒸汽渗透系数
蒸汽渗透系数表明材料的透汽能力,定义为lm厚的物体,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单位时间内通过l㎡面积渗透的水蒸气量。它与材料的密实程度、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材料的孔隙率越大,透汽性就越强。同种材料密度越大,孔隙率就越小,透汽性也就越差。
玻璃和金属板材的蒸汽渗透系数为零,可以起到隔绝蒸汽的作用。此外,用于围护结构隔汽的材料还有卷材和沥青材料,其蒸汽渗透系数较低,如沥青混凝土的μ=0.75X10-5g/(m·h.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