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位 0°~15° 15°~30° 30 °~45° 45°~60° 》60°
折减系数 1.0L 0.9L 0.8L 0.9L 0.95L
107. 建筑物的埋深应大于冻土深度
108. 选择场地应考虑地下水位高度,地下水对基础有无腐蚀,蓄水层水量
109. 建设用地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110. 国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由建设者支付,使用期是有限的
111. 控制噪声应首先采取选用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
112. 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用地指标(M2/人)
Ⅰ 60.1—75.0
Ⅱ 75.1—90.0
Ⅲ 90.1—105.0
Ⅳ 》105.1—120.0
113. 城市用地分: 居住、 工业、 道路广场、 绿化用地 四大类
用地指标(m2/人) 18--28 10--25 7--15 9
占比例% 20--32 15--25 8--15 8--15
114. 一级城市人均用地指标为91--105m2/人
115. 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的60-75%
116. 试点小区的容积率一般为0.9-1.1
117. 居住区中,住宅用地的比例为45-60%
小区中,住宅用地的比例为55-65%
118. 大城市市区及近郊非农业人口指标为50万
119.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无单位
120. 建筑系数=建筑物占地面积/用地面积
121. 绿化系数(绿化率)=绿化面积/用地面积
122. 人口毛密度;每公顷居住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
123. 人口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
124.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每公顷居住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
125.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
126. 住宅面积毛密度;每公顷居住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127. 住宅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128. 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与住宅用地的比率(%)
129. 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130. 在估算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所需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时,使用的控制指标单位是M2/千人
131. 工民建的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公式一般不要单位综合指标
132. 居住区人口规模为 30000--50000人 服务半径800--1000M 10000--15000户
小区人口规模为 7000--15000人 服务半径400--500M 2000--4000户
组团人口规模为 1000--3000人 服务半径150--200M 300--700户
133. 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称平均层数
134. 居住区与工厂区之间的步行距离以《25min为宜
135. 控制综合医院的用地指标和平均建筑面积指标时,使用的单位是M2/床
136. 管线应直角相接,且转弯井不宜在路上
137. 商业中心停车场指标为0.3辆/100M2
138. 居住区道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夹角
139. 底层公建住宅,用地总面积按各自总建筑面积比分摊
140. 特级工程收费在一级工程收费基础乘以1.1的系数
141. 风玫瑰图一般用八个或十六个(、32)罗盘方位表示,风从外面吹向地区中心
中心圆圈内的数字代表全年的无风频率
每个圆圈的间隔为频率,数值以%表示
八方位风频顶点连线为该风向风频
142. 地面倾角6°以下的场地
1:500和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为0.5M
1:2000时为1M
1:5000时为2M
143. 大型建设项目选择场地时,收集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较合适
144.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标高都相同
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线距是相同的
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线间距是不同的,与地面坡度成反比
等高线可表示各种地貌
145. 城市公厕间距或服务范围:
主要繁华街道或新建居民区300-500米
流动人口密集街道300米
一般街道750-1000米
未改造的老居民区100-150米
146. 城市公厕净高宜为3.6-4.0米
147. 档案馆共分为特国家、甲省直辖市、乙省辖市、丙县级四个等级
148. 大中型商店建筑选在城市商业区或主要道路的适宜位置
建筑应有不少于两个面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邻接或基地内应有不小于1/4周边总长度和建筑物不少于两个出入口与一边城市道路相邻接
大中型商店基地内,建筑的背或侧面应设置净宽度不小于4M的运输道路,应设集散场地和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