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和 第十三讲 第三节 墙体构造 一、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1.墙体类型 ①按墙所处位置:外墙和内墙;纵墙和横墙;窗间墙和窗下墙。 ②按受力情况: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在砖混结构中非承重墙可分为自承重墙和隔墙;在框架结构中可分为填充墙和幕墙)。 ③按构造方式: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 ④按施工方法:块材墙、板筑墙和板材墙。 2.墙体的设计要求 ①结构方面的要求 ⑴结构布置方案包括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双向承重、局部框架承重。⑵墙体承受载荷的能力为承载力。墙体的高厚比是保证墙体稳定的重要措施。⑶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部和内框架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4.5m。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和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宜符合:烈度6→最大高宽比2.5、7→2.5、8→2.0、9→1.5。5层及5层以上房屋的墙,以及受振动或层高大于6m的墙、柱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砖采用MU10;砌块采用MU7.5;适才采用MU30;砂浆采用M5。 ②功能方面的要求 ⑴保温隔热的要求可以采用:通过对材料的选择提高外墙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防止外墙中出现凝结水;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采用具有复合空腔构造的外墙形式。⑵隔声要求可以采取:将强墙体的密缝处理;将强墙体密实性及厚度;采用用空气间层或多孔材料的夹层腔。⑶其他方面的要求包括:防火要求、防水防潮要求、建筑工业化要求等。 二、块材墙构造 1、块材墙是用砂浆等胶结材料讲砖石块材等组砌而成的,简称砌体。 2、墙体材料:①常用块材:砖、砌块;②胶结材料:水泥砂浆、石灰砂浆、混合砂浆。 3、组砌方式包括砖墙的组砌和砌块墙的组砌。 4、墙身的细部构造包括墙脚、门窗洞口、墙身加固措施及变形缝构造等。①墙脚构造:墙脚是指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这段墙体。外墙的墙脚又叫勒脚。吸水率较大、对干湿交替作用敏感的砖和砌块不能用于墙脚部位;墙身防潮的方法是在墙脚铺设防潮层,防止土壤和地面水渗入砖墙体;勒脚还受到地表水和机械力等的影响,所以要求勒脚更加坚固耐久和防潮;外墙周围可采取散水或明沟排除雨水。②门窗洞口构造:门窗过梁是承重构件,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墙体的载荷,承重墙上的过梁还要支承楼板载荷,包括钢筋混凝土过梁和平拱过梁;窗台的作用是排除沿窗面流下的雨水。③墙身加固措施:圈梁的作用是增加房屋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抵抗地震力的影响;在抗震设防地区构造柱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空心砌块墙墙芯柱。④变形缝: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变形缝的构造要点:将缝两侧建筑构件全部分开,以保证自由变形,变形缝应力求隐蔽。变形缝可分为温度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为温度伸缩缝,伸缩缝的间距与墙体的类别有关,特别是与屋顶与楼板的类型有关,有保温或隔热层的屋顶,其伸缩缝间距相对要大些。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为沉降缝;对于:建筑物位于不同种类的地基土壤上、在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建筑物形体比较复杂,在建筑平面转折部位和高度及载荷有很大差异处,应该设置沉降缝。在抗震烈度7~9度地区应设防震缝。一般情况下防震缝仅在基础以上设置,但防震缝应铜伸缩缝和沉降缝协调布置,做到一缝多用。 三、隔墙构造 1.隔墙是分割室内空间的非承重构件,满足:自重轻、厚度薄、便于拆卸、有一定的隔声能力以及满足不同部位等要求。隔墙按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块材隔墙、轻骨架隔墙、板材隔墙三大类。 2.块材隔墙是用普通砖、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等块材砌筑而成的。包括半砖隔墙、砌块隔墙、框架填充墙等;轻骨架隔墙由骨架和面层两部分组成,又称立筋式隔墙。板材隔墙是指单板高度相当于房间净高、面积较大、且不依赖骨架,直接装配而成的隔墙。包括轻质条板隔墙、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隔墙、复合板隔墙、泰柏板、纤维增强水泥平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