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注册建筑师考试网 - 注册建筑师考试指南】: 3.内框架承重体系
内框架承重体系指四周纵、横墙和室内钢筋混凝土(或砖)柱共同承受楼(屋)盖竖向荷 载的承重结构体系。在一般情况下内框架承重体系中的柱承受着竖向荷载的大部分,而该 体系中的纵、横墙则承受由风或水平地震作用产生水平荷载的绝大部分。因此,内框架承 重体系中的墙体既受压又受剪、受弯。内框架承重体系由于内柱代替承重内墙可有较大空 间的房间而不增加梁的跨度,使室内布置灵活,这是它的主要优点;但由于纵、横墙较 少,使建筑物整体刚性差,又由于柱和墙体的材料不同、压缩性不同,基础沉降不易一致 等情况,给设计和施工带来某些不利因素,这又是它的重要缺点。内框架承重体系适用于 商店、实验楼、多层工业厂房等。
对于一个具体砌体结构建筑物来说可以在不同区段采用不同的承重体系,形成混合型 承重墙体系,以充分利用以上三种承重体系的优点。
4.底框承重体系
底框承重体系指底部一层或几层采用较大柱网的框架结构而上部几层采用砌体结构的混 合承重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的优点是其下部框架结构能够获得较大的空间效果,上部又 可作为满足小开间划分要求的住宅或公寓使用,能够满足复合的建筑功能要求,同时上部砌 体结构能够取得相比于框架结构较低的建筑造价的经济效果。但是这种结构体系中,上部砌 体的竖向和水平荷载均是通过转换层的梁板传递到下层的柱上然后再传递到基础的,其传力 途径较为复杂,而且,这种体系上部砌体的刚度较大,但下部框架的刚度较小,在地震力作 用下容易形成下部框架的受力集中区而造成薄弱框架层首先破坏,这是它的最大缺点。因 此,规范对这种结构的设计进行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底框结构设计中,底部框架不宜超过两 层,层高不应超过4.5m,且宜布置适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或砌体剪力墙,转换层楼板应采 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上部砌体主要承重墙轴线应与转换大梁走向对齐。
(二)砌体结构一般构造要求
(1)砌体结构房屋的门窗洞口上均需有钢筋混凝土过梁,当在层高范围内有上下窗洞时,要注明上过梁、下过梁。
(2)墙体布置应注意以下问题:
1)墙、柱的截面-墙体厚度、门窗间墙的最小宽度都应符合砖的模数;同一片墙的厚 度应相同;壁柱间距应有规律;承重独立砖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X 370mm。
2)墙体上下洞口宜对齐,使上下层荷载能直接传递(尤其要注意内纵墙上下层门洞 能否对齐) ;宜避免在纵横墙交接处开门窗洞口或留通长沟槽,以致破坏纵横墙的整体连接。
3)砌体结构当层高较高时,需按墙体高厚比的验算,确定是否需加墙垛,以满足高 厚比的要求。
(3)当梁跨度在砖墙厚240mm时大于等于6m,或砖墙厚180mm时大于等于4.8m, 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
(4)砌体结构房屋的楼(屋)盖可以采用现浇或预制楼(屋)盖,其布置方法请参见框 架一一剪力墙结构部分。但应注意:
1)预制板的侧边不得进墙。
2)预制板不能悬挑或在中部支撑,只能在两端支撑。
3)预制板的板端,不得伸入砌体墙的构造柱,当遇构造柱时,应在构造柱位置拉开 设置板缝。
4)当有阳台或雨篷需要楼板作为平衡条件时,与阳台(雨篷)相连部分宜局部采用现 浇板。
(5)建筑平面转折部位、高差或荷载差较大的部位以及长高比过大的砌体结构的适当 部位都应设置沉降缝。
(6)为防止或减轻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 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设置在因为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 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规范中将木屋(楼)盖砌体伸缩缝最大间距Smax增大为100m, 并补充了轻钢屋盖Smax为10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