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师>复习指导>正文
2010建筑师考试-房地产开发中的新城市生活主义

www.zige365.com 2009-9-26 14:25:02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在经历了“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人口大批郊迁带来的城市空心化退潮之后,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城市建设主张——“新城市主义”,回归都市核心区的呼声日益成为国际流行的城市发展主旋律。 
  过度的郊迁会带来城市中心区的衰败与萧条,这勿庸置疑。但是,一味地主张“回归”,势必又会产生城市中心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两个“极端”都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在中国“建筑时代”刚刚到来、“郊迁”浪潮尚未兴起的时候,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重视居住文化中的城市情结,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同步的前提下,用街坊式的开发模式打造优美的社区环境、完善的社区配套,使人们无论居住在城内还是郊区,都能享受到同样便捷的交通、繁华的商业、高雅的文化、优美的环境,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新城市生活主义"理论。 
  一、新城市生活主义是我们面临建筑时代到来的前瞻性开发理论 “建筑时代”的最显著特征是社会进入大规模转型期,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旧有的建筑和城市面貌已经明显落后。于是,人们大兴土木,以满足整个社会经济充满活力的良性发展。比如巴黎,她在19世纪中叶暨拿破仑三世时期迎来了城市的青春时代,巴黎那个时代完成了城市建筑的80%.同样的高度、同样的式样、同样的建材使这些建筑呈现出统一的时代风格。这一城市风格使巴黎成为19世纪的世界代表性城市。而凭着辉煌的青春力量,巴黎在20世纪进入了风韵持久的壮年时代。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在“建筑时代”到来的时候,能否以一种富有远见的先进理念来指导城市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看出,与上海等城市相比,一些城市旧城改造步伐明显滞后,城市中心区见缝插针式的零散开发时有出现。长此下去,必然导致城市空间杂乱无序,建筑风格极不和谐,人们蜗居于钢筋混凝土架构的建筑中,见不到花草树木,呼吸不到清新空气…… 
  在新区开发中,我们同样痛心地发现,有不少城市的郊区自然风貌被破坏,建设呈现无序状态,一个个小区及组团任意散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上学、购物、就医等极为不便。于是,人们在购房时,往往会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在鱼(完善的生活配套)与熊掌(优美的自然风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不知该如何选择。难道二者之间就不能找到一套住房都能兼具市区的配套和郊区的环境吗? 
  新城市生活主义理论正是解决这一对矛盾的最佳捷径。 形象地说:新城市生活主义的开发模式=产业化打造的换代住宅+街坊化的配套与服务+和谐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迷人的文化氛围。 
  旧城改造也好,新区开发亦是,都须遵循“新城市生活主义”的理论进行统一规划,并在严格的规划指导下实现住宅的标准化系列化开发,集成化规模化生产,社会化配套化供应,专业化高效化服务,全面提高百姓的居住水平和居住质量。
  二、新城市生活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与文化传统的居住理论 新城市生活主义倡导在住宅开发过程中,将公益设施与环境绿化同步配套到位,并注重历史文脉的构建及传统文化的弘扬,从而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创造出更多适宜人们居住的生活空间。
  此外,与西方人相比,东方人更愿意在城市环境中进行交流。在拥有较高经济水平的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从未产生明显的“郊迁”现象,一定程度上与东方文化中的城市情结密不可分。 
  长期以来,我们居住社区的分类一直沿用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这种分级体系,新的居住社区开发往往以这种概念为前提,但事实上城市住宅一直存在着另一种更具城市形态的居住形式——街坊型社区。这种社区由城市街道、城市街区等基本构架单元组成,比起一般居住社区,更强调具有城市味的序列空间体系及商业公建系统。如深圳的万科四季花城,就是采用街坊式社区概念及小镇主题,成功地弥补了边缘社区缺少城市人气及配套治安的缺陷,其自成体系的居住小城式的公共空间序列、居住街坊及温馨的小城生活给购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市场销售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0注册建筑师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要求
2010年一级建筑师考试《建筑结构》强化练习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