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智能建筑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人们追求安全、舒适的鲜明特点,在社会上广受关注和欢迎。在其推广应用过程中,由于人们认识上的误差,工程实践经验的不足,也出现过一些曲折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一、紧跟主流技术,走成熟、可靠、稳健发展的技术路线 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设计上应注意当前行业发展动态和趋势,紧跟智能建筑报警技术发展主流。同时要注意智能建筑工程与科研和开发工作极不相同。它通常只能一次性成功,工程现场不具备反复变动、多次试验的条件和可能,而且受工程进度、工程投资的限制。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以采用可靠、成熟、稳定的先进技术为原则,选用经过市场考验、实践证明可靠的产品及设备。一般情况下,已批量生产和投入使用的系列化品牌产品是设计上首选对象。同时,要考察产品技术上开放性、市场上技术支持度,以及厂商在当地技术服务和支持方面的能力。
二、重视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智能建筑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常系统投入使用后要24小时不停机运行,系统使用寿命可能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根据以往工程经验,有的工程选用的系统质量不是很稳定,在竣工时可以通过消防部门的验收,但在用了一段时间后稳定性及可靠性下降,不仅给用户在维护上带来极大麻烦,同时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三、线路设计上也应注意工作稳定、可靠的问题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线路设计上提倡采用较可靠联接方式,例如采用环形总线接法或者适当增加回路或备用回路等。例如,某一大型工程消火栓系统,启泵回路采用极少用的常闭触点串接做法,分十多个回路,每个回路串接着数十个触点。施工中发现任一常闭触点的开路常会引起水泵误动作,每次要到现场去逐个查找、排除故障,时间长达1个多小时,多次整改效果不好,后来只好全部返工改回较为可靠的常开触点并接启泵接线方式。该问题曾在图纸会审时提出,未引起设计者重视,事后再返工非常麻烦。
此外,对于长距离多负载传输回路,像DC工作电源回路,设计时要核算线损引起的电压降,提醒调试时检查回路末端的工作电压,这是设备工作不正常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有一消防工程在调试过程中多次报负载回路故障,查了多次也没发现有短路及开路故障,后来将联动设备隔离几个,故障消失了。结果我们发现由于设计时没有考虑末端压降所致。
许多电气设计消防线路采用穿塑料管(PVC)保护,并从吊顶内走线。而“民规”第24.8.5条规定: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信、应急照明及紧急广播等线路,应穿金属管保护,并暗敷在非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当必须明敷时,应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措施。在布线上要求与“民规”、“报警规范”基本一致,只是根据“报警规范”线路在暗敷时可采用金属管或经阻燃的硬质塑料管保护。从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很多设计人员对这一条有所疏忽。
笔者认为,本条之所以没有包括火灾探测器线路,是因为探测器线路只是在火灾初燃生烟发热阶段起作用,而条文中规定的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信、应急照明及紧急广播线路,在火灾发生后一段时间内还需起作用,在这段时间内,这些线路应保证安全使用。
敷设在吊顶内的线路,在发生火灾时并不安全,而且吊顶内正是火灾多发地段。设计人员应对规范条文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凡是新设计的建筑,对该条文规定的线路,一律穿金属管或阻燃PVC管保护并在现浇板内、墙内等处暗敷走线。而在改造工程中,由于条件限制不能暗敷时,应对保护钢管或金属线槽采取防火措施,如刷防火涂料等。
四、要特别注意专业系统、设备之间接口的配套与落实
这是某些系统无法联动和正常运转的常见原因之一。设计上要明确提出与机电专业设备接口、通信协议的详细标准和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