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是一种视觉信息。对象物因吸收和反射光量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视觉现象形成色彩,它是事物形式美的构成要素之一。色彩是自然的语言,其运用并非画家的专利,它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中具有广阔空间。城市发展以美作为其最高形式。阿奎那认为:统一完整、适当的比例或和谐、鲜明的色泽是美的三要素。马克思曾言“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常态下,人对色彩和形状的感觉注意力在20秒之内分别占80%和20%左右,5分钟后约各半,可见视觉效果,色先于形。 生活需要色彩,城市需要色彩。自然景观之外,色彩需要有效的调节、控制和管理,通过色与色关系的处理形成色调。城市色彩形象地呈现城市的整体风貌、时代气息和精神特质。一个色彩亮丽的城市不仅以人视觉满足,陶冶情操,还可提升城市品味。城市色彩十分丰富,蓝天、碧水、青山、绿树、繁花,建筑群落,奔跑的车辆,服装各异的人群,灯光夜景等,五彩斑斓、动静融合创造出充满生机、美观、和谐的城市景观。其中建筑群色彩和街景(路面、广告、灯光等)色彩,因其大体量和大流量之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着城市色彩的基调。 色彩的运用历史悠久。中国古代工匠和建筑师十分注重用色,古房屋的主体多用朱红暖色,檐下阴影用蓝、绿冷色相配,饰以金线、金点,色彩效果不言而喻。北京的皇家建筑紫禁城,顶部黄色琉璃瓦、墙红色、基座白色,鲜明而煊赫的色彩显示出皇家的风范与威严;普通民宅却一律灰砖青瓦,淡雅古朴,静谧安详中透着古城的凝重幽远。江南水乡建筑则白粉墙、小青瓦、马头墙,其景象宛若水墨丹青。国外,如日本京都、大阪等城市即有较为系统的色彩规划方案,使这些城市呈现出和谐有机的整体面貌。法国巴黎的标志色是米黄色,英国伦敦的标志色为土黄色等不一而论。 城市色彩需要规划、设计和控制,否则将导致城市色彩混乱、无序、乃至冲突,造成视觉污染,拆散整体结构。在同一种情境下,建筑物大小尺度是否恰当,风格形式是否兼容,色调搭配是否调和,均应纳入总体控制。据悉法国就有一个专门机构,组织专家负责审核城市建筑和城区改造在色彩设计上的问题。色彩应根据城市历史禀赋、地域特征、功能性质、民族习性、城市文脉、场所意义、个性特点等去把握和使用,正确选择主色调,与其它颜色通过宾主、均衡、对比、参差、奇正、变换、虚实等多样统一协配于整个城市环境,谨防千篇一律、僵硬呆板,规避繁复无序、杂乱无章,既突出风格又显现个性,独具匠心,“淡妆浓抹总相宜”,才能有效发挥颜色对视觉空间的表现作用,起到美化、强化、纯化、丰富完善城市造型和质感,平衡审美心理,增强城市韵味的作用。因此,某种意义上,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者应具有画家的品质。 城市在悄悄成长,城市也在呼唤那原本属于她自己的色彩。她不仅是一首诗,有诗的韵律;更应是一幅画,具有画的意境。 城市需要色彩。密集的涂有色彩的建筑群,是构成一个城市独特风貌的重要因素。科学地运用色彩,可以美化城市。建筑本身着色好坏,以及它周围环境的协调,对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的心理和情绪有相当的影响。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或轻快,或沉重——色彩的选用,是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重视的。 不少世界名城有自己规定的色彩。巴黎以黑色屋面、蛋茶色墙为基本色调;西班牙阳光地区采用洁白色;列宁格勒原有建筑多以淡黄色为主,少量建筑淡绿相间,结合白色柱廊,给人以明快、柔和之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因其民族、信仰、气候、地貌、历史、风土人情等的不同,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城市色彩,为当地居民熟悉并喜爱。希腊人用色彩去加强他们大理石神庙的视觉效果,把群像雕塑装饰的山墙正面途成淡蓝色或赭石色,给城市增添幽深的感受。热带气候的国家如非洲,城市色彩一般喜欢用强烈而鲜明的白色、黄色等。地处温带气候的城市,色彩又多用与自然景观相接近的。而在寒冷气候地带,城市色彩习惯用庄重深沉的色调。意大利、西班牙、墨西哥人喜欢明快热情的暖色调如红、黄、橙色。美国以及北欧则喜欢用蓝色。东方人把红色当作喜庆的颜色。城市色彩的不同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状况。社会经济较强的一些国家,善于用明亮艳丽的色调,而社会经济较差的一些国家,则偏重于用柔和而沉实的色彩。 我国的建筑,也很注意色彩的运用。一些遗留有宫殿寺庙的城市的色彩,给人富丽堂皇的感觉,另一些具有园林特色的城市,则呈现朴素清雅的风格。又如呼和浩特市为表现草原城市的特征,大部分施用蓝色,象征粗犷浩淼的草原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