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15m2。其中:道路用地面积宜为6.0-13.5 m2/人,广场面积宜为0.2-0.5 m2/人,公共停车场面积宜为0.8-1.0m2/人。 62. 城市道路总体布局干道间距一般为700-1100米,干道网密度为2-3公里/公里2,小城市干道间距为500米。 63. 机动车一条车道宽度为3.5米,快车道宽为3.75~4米。 64. 城市主干道的车行道路的宽度一般为14~18米,红线宽度为30~45米。 65. 城市次干道的红线宽度为25~40米。支路的红线宽度为12~15米。 66. 每米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每小时1000-1200辆,自行车道坡度一般2%~5%。长度不应超过30米。 67. 城市道路走向应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 68. 公共设施的规划布置要求包括:公共设施项目要配套齐全;服务半径合理;与交通组织结合好;按公共设施本身特点及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合理的建设顺序;充分利用城市原有设施等。 69. 城市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有截流、扇形、分区和分散形式 70. 城市供热系统供热管道应尽量放在道路一侧:东西方向时:供水管北面,回水管南面。南北方向时:供水管东面,回水管西面。 71. 给水管与建筑物基础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不小于3米 72. 管沟有通行、半通行和不通行三种。半通行管沟净高1-1.8M 73. 场地边界、道路、管线的位置,要采取统一的城市坐标系及标高系统 74. 管线尽量在道路红线以内埋设,首先考虑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其次将检修次数少的布置在机动车道下面(如给排水管)不宜设在乔木下 75. 可燃易燃管道一般不允许在交通桥梁上跨河 76. 各种管道的覆土深度规定(覆土深度:由地面至管顶或管沟顶) 给水管 冰冻线以下0.2;且≥0.6 污水管 ≤350 以下0.3;且≥0.6 给水管 ≥400 以下0.5;且≥0.7 煤气管 以下0.5;且≥0.8 电缆 ≥0.7 热力管 有沟≥0.5;无沟≥1.0 77. 热力与排水、电力线尽量不交叉 78. 有污染的项目严禁在居住区、文教区内选址建设 79.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行政区划三个因素 80. 铁路客运站距离市中心在2-3公里以内 多尘货物作业区,应距客运码头保持不小于100米的距离 机场位置宜在城市的沿主导风向的两侧 81. 仓库用地的地下水位与地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5米 82. 城市绿化率覆盖面积占用地面积至少达30%以上时,才能起到改良气候的作用 83. 我国城市的设计重点是空间形体、环境规划 84. 城市设计的原则 人为主体原则、历史延续、个性表现、视觉和谐、使用功能与思想艺术统一 85. 城市广场设计要点 面积和比例尺度取决于功能观赏要求客观条件、空间组织满足人活动观赏需求、建筑物主次分明关系良好、交通流线车流通畅行人安全方便管理、地面铺装与绿化满足功能技术艺术要求、重视原有广场的利用和改造 86. 广场根据性质可分为:市民广场;建筑广场和纪念广场;商业广场和市场广场;休闲娱乐广场;宗教广场;交通集散广场。 87. 梯形广场的方向性最强 88. 广场地面坡度通常采用0.02% 。 89. 城市景观是城市形态特征对人们视觉的感受 90. 城市景观的设计原则 适用经济、美学、时代、大众、地方特色、生态、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