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ml离心,采用水平式离心机,有效离心半径l5cm×1500r/min,相对离心力
(RCF)为400g,离心5分钟。手持离心管45。~90。弃除上层尿,保留0.2ml沉渣,混匀后取1滴(50μl)置盖玻片上,镜检。
38.B解析:透明管型参考值为0~1LPF,可偶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动后;颗粒管型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有出血;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脂肪管型提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
39.D解析:评价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时,应进行连续多次测定才有可靠价值。
40.D解析:用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时,使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钾盐、复方新诺明、对氨基水杨酸等)及有机碘造影剂时、以及尿内含有高浓度尿酸、草酸盐或粘蛋白时,可呈假阳性反应,可通过加热煮沸后浊度是否消失予以鉴别。
41.A42.C43.C44.B45.C
46.A47.E48.B49.C50.D
51.D52.B53.D54.B55.D
56.D解析:正常情况下,血中血红蛋白主要为HbO2和Hbred,还有少量的HbC0和Hi,在病理情况下,HbCO和Hi可以增多,还可以出现SHb等血红蛋白衍生物。
57.C解析:MPV是平均血小板;HGB是血红蛋白;RDW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HCT是血细胞比容;RBC是红细胞计数。
58.D
59.B解析:临床上,习惯将有D抗原者称为Rh阳性,而将虽有其他Rh抗原而无D抗原者称为Rh阴性。
60.A解析: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学评价:玻片法容易使混合血液中的水分蒸发,染色时问偏短,因此有时结果偏低;试管法较易掌握,重复性较好,必要时可以从混合血液中再取标本,重新涂片复查,避免再次穿刺给被检查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61.B
62.D解析:含染色质小体的红细胞位于成熟或幼红细胞的胞浆中,常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后。
63.A64.B
65.D解析:N表示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25/5表示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换算成一个大格红细胞数,10表示由一个大格红细胞数换算成1ml稀释血液内红细胞数,l06表示1L=106ml,200表示血液稀释倍数。
66.C解析:因血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有核红细胞,因此在外周血中大量出现有核红细胞时,将使WBC计数结果偏高,应给予校正。公式为:WBC/L=A×100/(100+B),其中,A表示校正前的白细胞数,B表示在血涂片上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时,遇到的有核红细胞数。
67.C68.A69.B70.B
71.解析:毛细血管高速离心法,采用高速离心,细胞间残留血浆较温氏法少,但仍有残留血浆1%~3%。
72.A73.D74.B
75.B解析:两差比值评价法是同一标本在短时间内重复2次测定之差与2次细胞计数标准差的比值。
76.B解析:促使红细胞形成缗钱状聚集即使血沉加快,小分子蛋白如清蛋白、卵磷脂等使血沉减慢,大分子蛋白如急性时相蛋白、免疫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使血沉加快;红细胞直径越大,血沉越快,但球形和镰形红细胞因不易聚集使血沉减慢;血液凝固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使血沉减慢。
77.B78.A
79.A解析:在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流感等时,白细胞计数减低,与细菌内毒素、病毒作用使边缘池粒细胞增多,循环池粒细胞减低,或抑制骨髓释放粒细胞有关。
80.A解析: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组成的复合染料。亚甲蓝和伊红水溶液混合后,产生一种憎液性胶体伊红化亚甲蓝中性沉淀,即瑞士染料。瑞士染料溶于甲醇后,重新解离成带正电的亚甲蓝和负电的伊红离子,对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81.A解析: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可为单个,但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也可在核中出现,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的结果。
82.D解析:根据红细胞上存在的抗原和血清中存在的抗体,ABO血型系统分为4型:A、B、AB、O型。
83.c解析:阻塞性黄疸时,因胆汁淤积使肝胆管内压增高,导致毛细胆管破裂,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逆流入血,由尿中排出,故尿胆红素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