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意义:
(1)血清钙升高:高血钙症比较少见,引起血钙增加的原因有溶骨作用增强,小肠吸收增加及肾对钙的吸收增加等。可见于下述情况。
1)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产生过多的甲状旁腺素,如甲状旁腺瘤。
2) 甲状旁腺素异位分泌:某些恶性肿瘤可以分泌甲状旁腺素,如肾癌、支气管癌等。
3) 恶性肿瘤骨转移:是引起血钙升高最常见原因。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肺癌等伴有骨转移时有大量骨质破坏,肾和肠不能及时清除过多的钙,引起高血钙。
4) 维生素D中毒。
5) 其他:类肉瘤病、肾上腺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酸中毒、脱水等。
(2)血清钙降低:低血钙临床较多见,尤多见于婴幼儿。
1)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切除术后、放射性治疗甲状腺癌伤及甲状旁腺等。血清钙可降到1.75mmol/L以下,血磷可增高。
2) 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时,钙磷经肠道吸收少,导致血钙、血磷降低。儿童维生素D缺乏可以佝偻病,成人引起软骨病。
3) 新生儿低血钙症:是新生儿常见惊厥原因之一。
4) 长期低钙饮食或吸收不良:严重乳糜泻,食物中钙与未吸收的脂肪酸结合生成钙皂,排出体外,造成低钙。
5) 严重肝病、慢性肾病、尿毒症、远曲小管酸中毒等:血清钙可降低,血浆蛋白减低时可使非扩散钙降低。
6) 血pH可影响血清游离钙浓度:碱中毒pH升高,血清游离钙与其他成分结合加强,总钙不变但离子钙下降是碱中毒时手足抽溺的主要原因。酸中毒时,pH下降,游离钙浓度可相对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