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离子隙(AG)是指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
计算公式为:AG=(Na++K+)-(Cl--HCO3-),一般是利用血清中的电解质含量运算。血清K+浓度较低,且较恒定,对AG影响轻微,故上述公式可简化为AG=Na+ -(Cl-+HCO3-)。AG正常参考值为8~16mol/L,平均12mmol/L。临床上利用血清主要阴、阳离子的测定值即可算出AG值,它对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及类型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在疾病过程中,因代谢紊乱,酸性产物增加,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症状最为多见。缺氧时乳酸产生过多;患者不能进食或糖尿病时等脂肪代谢紊乱,导致酮体增加;菌血症、烧伤等组织大量破坏,蛋白质分解,使得含硫产物增多等,这一系列酸性代谢产物在血液酸、碱缓冲过程中,消耗了血液中的HCO3-,并使乳酸根、乙酰乙酸根、硫酸根等阴离子增加。机体为保持阴、阳离子平衡,在Na+、K+变化不大而阴离子酸性产物增加的情况下造成细胞内Cl-的转移,使血浆中HCO3-和Cl-之和减少,AG比值升高。
AG比值异常可表现为升高和降低两种情况,临床上以升高多见,并且临床意义较大。AG升高多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的全过程:
肾功能不全导致氮质血症或尿毒症时,引起磷酸盐和硫酸盐的储留。
严重低氧血症、休克;组织缺氧等引起乳酸堆积。
饥饿、糖尿病患者脂肪动用分解加强,酮体堆积。
从AG分析,可将代谢性酸中毒分为高AG代谢性酸中毒及AG正常代谢性酸中毒(如高血Cl-代谢性酸中毒)。根据AG水平高低,判断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并可作为治疗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