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指一组底物特异性较低,在碱性环境中(最适pH10左右)能水解很多磷酸单酯化合物的酶。
人体各组织ALP同工酶可分为3类,即胎盘ALP、肠ALP、肝/骨/肾ALP。
一般认为骨中的ALP和骨的钙化作用关系密切。
(一)原理
以磷酸对硝基酚为底物,2-氨基-2-甲基-l-丙醇或二乙醇胺为磷酸酰基的受体。在碱性环境下,ALP催化磷酸对硝基酚水解产生游离的对硝基酚,对硝基酚在碱性溶液中转变成黄色。根据405nm处吸光度增高速率来计算ALP活性单位。
(二)生理变异
ALP变化与年龄密切相关,新生儿ALP略高于成年人,以后逐渐增高,在1~5岁有一次高峰,可达成年人上限2.5~5倍,以后下降。第二高峰在10~15岁之间,可达成人上限4~5倍。20岁后降至成年人值,到老年期又轻度升高,可能与生理性的激素变化有关。
孕妇血清ALP在妊娠3个月即开始升高,9个月可达峰值,约为正常值的2倍,可维持到分娩后1个月,升高的ALP来自胎盘,和胚泡壁的细胞滋养层的发育程度直接相关。
高脂餐后,血清ALP活性升高,
无黄疽肝脏疾病患者血中发现有ALP升高应警惕有无肝癌可能。
(三)参考值
女性:1~12岁15岁40~150u/L;
男性:1~12岁15岁40-150u/L。
(四)临床意义
在临床上,血清ALP活力测定常作为肝胆疾病和骨骼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尤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
1.血清ALP活性升高:
见于骨paget病、胆道梗阻、恶性肿瘤骨转移或肝转移、佝偻病、骨软化、成骨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骨折愈合期。
2.血清ALP活性降低:
比较少见,主要见于呆小病,磷酸酶过少症,维生素C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性贫血等也可见血清ALP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