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
一、病原学
引起伤寒的是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属的D群,不形成芽孢,无荚膜,革兰阴性杆菌。伤寒沙门菌具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在机体感染后诱生相应抗体。以凝聚反应检测血清标本中的O抗原和H抗原即为肥达试验,有助于伤寒的辅助诊断。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病人从潜伏期起即可从粪便中排菌,起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大。慢性带菌者是本病不断传播和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有重要的流行病学价值。
2.传播途径:病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污染水和食物,或经手及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和食物而传播。水源污染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常酿成流行。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获得持久免疫力。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一般以儿童及青壮年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