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经济运行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1)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法、德等西方国家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确立下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它本身的各种内在矛盾也日益暴露和深化,这就为从理论上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条件。
(2)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为改变自己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制度,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用革命理论来指导自身的革命斗争实践。
(3)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和研究成果,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1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变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这就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经济范畴。
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而言的。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表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市场机制。它与计划经济相对应。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又有内在的一致性: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则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衡量劳动量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货币
1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货币是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长期历史过程中逐渐产生的。货币的产生是价值形式自身发展的结果,是价值发展的完成形式。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中。货币的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主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
(1)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如何决定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X商品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平均周转次数)
(2)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或价值符号。由于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纸币流通规律必然是,纸币的发行量必须和流通中实际所需的金属货币量相适应。
4纸币和信用货币
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其发行数量与黄金储备没有法定关系。
信用货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包括:期票、汇票(统称票据)、银行券、支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