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推断题的文段通常包含多种信息,在概念这些信息时需要全面完整。命题者常常命制一些以偏概全的选项。有意思的是,这些干扰选项常常会出现“都”这一词语。因此,考生对包含“都”或其近义词的选项应该格外注意,分析该选项是否以偏概全。
【例5】大袋鼠是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们平时在原野、灌木丛和森林地带活动,靠吃草为生。它们过群居生活,但没有固定的集群,常因寻找水源和食物而汇集成一个较大的群体。老鹰、蟒蛇和人们都要捕捉袋鼠,然而对袋鼠来说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干旱,幼小的袋鼠会死亡,母大袋鼠会停止孕育。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2004年国家A类第25题)
A.有的大袋鼠单独行动
B.大袋鼠常聚集在一起寻找水和食物
C.威胁大袋鼠最严重的是人们的捕捉
D.遇到干旱,袋鼠都会死亡
【分析】文段中“常因寻找水源和食物而汇集成一个较大的群体”表明了“大袋鼠常聚集在一起寻找水和食物”,故B项正确。A项“有的大袋鼠单独行动”与文章中“它们过群居生活”矛盾,故不选。C选项“威胁大袋鼠最严重的是人们的捕捉”与文中“对袋鼠来说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干旱”矛盾,不选。
值得注意的是,D选项属于典型的以偏概全。文中已表明,遇到干旱,“幼小的袋鼠会死亡,母大袋鼠会停止孕育”,而D项认为袋鼠都会死亡,没有考虑母大袋鼠的情况,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陷阱五:张冠李戴
片段阅读中文章所给的多个信息,常常会涉及多个主体。此时需要考生将各个信息与其相应的主体相对应,对号入座。在设置干扰项时,命题者常将信息与主体之间对应关系扰乱,诱导考生犯张冠李戴的错误。
【例6】我国是桂花的故乡,西南、中南地区是它的原产地。现在各地都有种植。在中国战国时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现“桂舟”、“桂酒”等词,这是最早以桂入诗的例子。陕西省勉县城南定军山武侯墓前有两株桂花,相传栽种于汉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人们称它们为“汉桂”。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的是( )。(2004年国家A类第32题)
A.我国栽种桂花已有1700多年历史
B.桂花多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种植
C.“汉桂”是最早入诗的桂树
D.《九歌》是我国最早的诗词
【分析】根据原文可知,“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是武侯墓前的两株桂花,而非我国种植桂花的历史,故A项不选。最早入诗的是《九歌》中的“桂舟”、“桂酒”等词,而非“汉桂”,故C项不选。本题中A项、C项都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本文并未提及“我国最早诗词”,而根据常识可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与《九歌》无关,故D项不选。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原文中“西南、中南地区是它的原产地,现在各地都有种植”的信息,是否能直接得出“桂花多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种植”的结论,值得商榷。但相对于其他三个选项,这个选项最接近原文意思,故选B项。
陷阱六:过于绝对
片段阅读题的选项有一个规律:符合常识的未必正确,不合常识的肯定错误。在细节推断题中,有一些选项是绝对化的陈述。而过于绝对的陈述通常都是不符合常识,因而是错误。因此,在细节推断题中,过于绝对的选项通常都是不符合原文含义的。
【例7】软件在长期运行和使用中没有磨损、老化、用旧等问题。任何机械、电子设备在运行和使用中,其失效率大都遵循U型曲线(即所谓“浴缸曲线”)那是因为刚一投入使用时各部件尚未灵活运转,常常容易出问题。经一段运行,便可以稳定下来。而当设备已经历相当时期的运转,便会出现磨损、老化等问题,会使失效率突然提高。这意味着已经到达寿命的终点,即将报废了。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2004年国家B类第34题)
A.软件在运行和使用中不遵循U型曲线(即所谓“浴缸曲线”)
B.任何机械、电子设备刚一投入使用时各部件尚未灵活运转,但是越用越好用。
C.软件和机械、电子设备在运行和使用中的表现有很大的不同
D.软件不像机械、电子设备那样运行一段时间便可以稳定下来
【分析】原文指出“任何机械、电子设备在运行和使用中,其失效率大都遵循U型曲线”,而B选项将“大都”去掉,成了一种绝对化的叙述,不合常识,也不合文意,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