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常识判断中,法律常识都是重点考查内容。法律常识判断和专业法律考试不一样,考查内容比较简单,不需要考生具备专业理论基础,但考生也不能轻易视之。为方便考生精准备考复习,将法律部分经常出现和可能出现的考点知识总结成篇章,并就每个考点的出题形式辅以相应例题,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本篇主要内容包括:减刑;假释;时效。
【考点知识】
一、减刑
减刑指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将其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的一种制度。
减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l) 减刑的适用对象。减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刑法对减刑适用对象范围的限定。这就是说明,减刑的适用,只有刑罚种类的限制,而没有犯罪性质、罪行轻重或者刑期长短等方面的限制。
(2)减刑适用的根据。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这是适用减刑的实质条件。
(3)减刑适用的限度。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
(4)减刑的程序条件。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
二、假释
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以后,根据其悔改表现,附条件地提前释放的制度。根据《刑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适用假释应当符合以下三个条件:①假释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②犯罪分子必须已经执行了一定的刑期,即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已实际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已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假释的犯罪分子必须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刑法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十年。
三、时效
我国刑法中的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超过这个期限,就不能再对犯罪分子提起诉讼。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②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③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④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此外,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司法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例题1】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 )。(单选)
A.五年
B.十年
C.十五年
D.二十年
【正确答案】答案选B。
【例题2】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 )年。(单选)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正确答案】答案选B。
【例题3】根据《刑法》规定,减刑必须有一定限度,即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 ),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单选)
A.三分之一/五年
B.三分之二/十年
C.二分之一/十年
D.二分之一/五年
【正确答案】答案选C。
【例题4】不能适用假释的罪犯有( )。(多选)
A.累犯
B.无期徒刑犯
C.有期徒刑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