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年考试方向
2000年申论考试
一印刷公司为发展生产,提高效益,更新了设备,但产生的噪声污染影响了周边居民,并致一人患病,引发法律诉讼。从而反映出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社会问题。
2001年申论考试
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一个顾问委员会紧急建议:应把含苯丙醇胺(英文缩写“PPA”)的药物列为禁药。这以后的一段时间,PPA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热点”问题。材料中涉及了政府、百姓、药品生产厂家、新闻媒体等方面对此事的反应。
2002年申论考试
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定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了这些影响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从而揭示出要正确对待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003年申论考试
材料列举了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境内的一些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问题,反映了安全生产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是一个需要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2004年申论考试
材料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困扰我国一些大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问题。这是当年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
2005年申论考试
材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反映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农村农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家发展、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
2006年申论考试
材料以访谈的形式叙述了解决公共突发危机事件的相关问题,如建立应急机制的必要性,政府在解决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责任及应采取的措施等等问题。
(二)历年考试分析
历年的申论考试材料本身信息复杂、庞大,由数字、文字、图表组合而成,增加了阅读困难;材料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选择的都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其目的是为引导考生关注改革,关注国家大事,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公务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从命题的发展趋向上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申论考试的题材越来越“热”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材料一直属于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的素材。从2000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问题,到2001年的“PPA”问题、2002年网络与生活关系问题、2003年安全生产问题以及2004年交通拥堵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年的热点问题,而且这种将考点集中在社会热点上,并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已成为命题人的命题趋势。这种趋势在2005年的考试中体现得更加明显。2004年初,中央发布了免除农业税的一号文件,进而又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关注“农村”、“农业”、“农民”(俗称“三农”),从而将全社会的关注热点引向了“三农”问题。就在当年的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命题人恰以“三农”问题为材料背景,巧妙构思,考查学员对“三农”问题的理解。这正是命题人通过“命题导向”来使更多的“准公务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命题思路。以2003年“非典”爆发为标志,我国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频繁爆发,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迫在眉睫。2006年考试正是以此为素材。土地征用问题是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事。在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两次提到土地征用问题。一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征地规模,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提高补偿标准,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二是在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中,提到“着力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发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而2007年的考试就以此为素材。由此可见,这一思路将继续指导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命题工作。因此,2008年的申论考试的背景材料还是要从关系全局的重大现实热点问题中选取。
第二,材料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
纵观历年申论考试的材料,2000年、2001年、2002年提供的材料字数都在1500字左右,到了2003年、2004年、2005提供的材料字数远超过前三年,达到3500字~5000字左右,这说明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到了2006年,更是史无前例地达到8000字,2007年也有6000多字,难度更是大大提高。同时,申论考试材料的内容也不再仅局限于文字方面,还涵盖了数字、图型的内容,这使得材料看起来更加复杂,增加了对材料阅读、分析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