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政策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中小学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必要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和指导思想。
由于重点学校制度和应试教育模式,造成学校之间的巨大差距,将学校和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是完全违背义务教育的宗旨和教育公平价值的,也是当前推行免试升入小学、初中政策、实行素质教育的实际障碍。为了改善中小学教育的品质,使学校教育正常化,必须推行教育均衡化的政策。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都经历过相似的发展阶段,实行过这一政策。可以考虑:在确定的期限内,通过改造“差校”,首先实现小学教育水平的均衡化;然后,分阶段实现初中教育的均衡化。其基本措施包括:平均分配教育经费,使学校的校舍、设备等硬件水平大致相似;公平地调配师资、校长,或实行定期轮换,以保证大致相同的师资水平;按学区平等地接受学生,使生源质量大致相似。在教育资源比较充裕,小学教学条件较好的城市、地区,可以将实行“小班小校”作为改善小学品质的现实目标。
5、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以促进教育公平
如前所述,教育结构单一、学制僵硬、各类教育之间的不衔接、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实用价值、教学难度过高等等,制度化教育的自身缺陷,产生对学生的排斥力,是造成教育机会、尤其是学业成功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原因。通过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也是提高教育效率、增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6、建设“终身教育”体制
教育民主化的最终实现,依赖充分的教育机会,开放的、多元化的教育体制,灵活的学校制度——构建终身教育的社会环境和体制。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提出“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适宜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逐渐完善终身学习体系”的内容。对此应当作出具体的计划和安排,通过十至二十年左右的时间, 最终建立终身教育体制。当前,应当将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和其它多种形式教育;开放教育系统,加强社会教育和公众参与;增加现行教育制度的弹性、选择性和适应性作为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