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交通运输部:技术创新为西部交通建设保驾护航
|
|
|
|
|
交通的发展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与保证,对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国务院在《“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交通是西部开发的第一要务。本世纪头十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时期,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取得突破性进展”。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贯彻“科教兴交”战略,是实现西部交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财政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交通部于2000年启动了“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计划”,即: 每年列支不超过2个亿的专项资金,用于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攻关。目的在于凝聚社会科技资源,攻克长期困扰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技术难题,打破制约西部交通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西部交通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十年攻关历程中,西部项目取得了30个方面的重大突破,形成了特殊地质条件下公路建设成套技术、世界级桥梁隧道建设技术、港口建设技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及绿色交通技术等一大批重大技术成果,在提高工程质量、延长设施寿命、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保障交通安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为西部交通建设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保驾护航” 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在公路建设方面,围绕长期制约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建设发展的特殊地质筑路技术难题,从勘察、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开展系统性研究,形成了沙漠、冻土、膨胀土、岩溶、黄土、盐渍土等6大特殊地质筑路成套技术,攻克了沙漠高速公路路基压实、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机理、膨胀土路堑边坡稳定、隐伏溶洞顶板变形监测、黄土浸水入渗工程特性、盐渍土四场耦合等世界性技术难题,支持了特殊地质地区1.2万公里高等级公路建设,推动了大规模国道主干线和省际通道建设向西部地区的延伸;保证了集中国地质病害之大成、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在建山区高速公路——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其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典范。 在桥梁建设方面,重点攻克了桥位勘测、适宜大跨结构设计和生态保护施工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形成了大跨千米级钢桁悬索桥、钢管混凝土拱桥、高墩大跨弯坡斜桥、大跨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等的设计施工成套技术,成功指导了世界最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巫山长江大桥和同类桥型世界最大跨径的茅草街大桥的建设;保障了四渡河大桥、坝陵河大桥、矮寨悬索桥建设的顺利进行。围绕在役桥梁安全运营方面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重点攻克了桥梁检测诊断、安全与耐久性评估、维修加固改造、剩余寿命预测与全寿命周期设计等关键技术,大幅提升了我国桥梁养管技术水平。全寿命周期设计技术成果为湖北鄂东长江公路大桥节约成本近5.6亿元。 在隧道建设方面,重点解决了特长公路隧道通风、防灾、运营、监控,特殊结构形式公路隧道设计计算方法、爆破控制、合理支护设计等技术难题,支持了雪峰山隧道、龙潭隧道、沪蓉西高速公路八字岭隧道、都江堰至汶川公路的紫坪铺隧道、雅泸高速公路干海子小半径双螺旋隧道等486座隧道工程的建设,缔造了秦岭终南山隧道“天下第一隧”的壮举,见证了我国特长公路隧道从不敢建到敢于建、善于建的全过程技术发展周期,使我国山岭公路隧道建造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在航道建设技术方面,解决了山区河流不同类型特性的滩险整治、枢纽上游变动回水区及枢纽坝下近坝段航道整治、整治建筑物型式及其稳定性等技术难题,形成的一整套山区河流不同类型滩险整治理论和技术成果,为西部地区加快提高航道等级提供了技术支撑,保障了长江、西江、黄河流域内河航道建设工程及航运梯级开发的顺利实施。 在枢纽通航建筑物建设技术方面,解决了上下游引航道水力学计算的理论问题,攻克了超高水头船闸输水系统阀门空化的世界难题,突破了通航枢纽、船闸建设、升船机建设等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支撑了西江、嘉陵江、乌江等航运梯级开发和重庆草街、长江小南海等航电枢纽建设。围绕提升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开展的标准船型、船舶动态监控、三峡-葛洲坝两坝航运联合优化调度等一系列研究,为三峡船闸年货物通过量由2004年的3400多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5300多万吨提供了保障。 |
|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
|
相关新闻 |
|
|
|
|
|